原产直销]贵州茅台镇1979年53度500ML酱香白酒批发
438.00元更多产品优惠价>
价 格 438.00元更多产品优惠价>
所 在 地 仁怀市茅台镇观音寺社区
发布日期 2020-11-25 19:41:47
产品详细情况:————————
食品名称:汉台重酒1979年(酱香型白酒)
执行标准:DB52/526-2007
配料:水、高粱、小麦
产品许可证:QS520015012705
产品认证:中国有机产品认证
生产企业:贵州汉台酒业有限公司阿里巴巴直销
厂址(产地):贵州省遵义市仁怀市茅台镇
服务热线:400 657 9699
官网:HTTP://www.mthantai.com
提示:过度饮酒、有害健康 孕妇和儿童不宜饮酒
产品优点:-------------------
原始酱香·嫡传品质
常言道:酒是陈的香。实际上并不是所有的白酒都 能达到如此境界,而只有真正纯天然酿造、绝无任何添加剂的唯一后熟类极品酱香茅台酒才能做到。汉台酒业依祖训全手工,纯天然有机酿造,为纯正茅台酒,真正做到越老越好、越陈越香。重酒,由于它独特的家传秘方和工艺,加之纯净天成,具有不刮喉,不上头,不伤肝,醉不过夜高尚品质。
酒逢知己千杯少,畅饮重酒大有学问。除幽雅细腻、柔绵醇厚、回味悠长等茅台酱香型酒共有的特色外,更有其只可意会不能言传的精妙之处。品重酒有四式,一为观色:色泽透明、无沉淀物,略带微黄色,摇之则晶莹挂杯;二为闻香:酒瓶开启便会飘香怡人,进而将酒杯移近,先凝神屏气,轻吸慢嗅,然后深深吸气,吸入肺腑,仿佛进入了另一番全新的境界;三为品味:一杯入口,舌尖滋润,舌下生津,醇厚爽滑顿时弥漫口腔;继而香气上行至鼻腔似外溢之感。咽之,立感一团温暖之气徐徐下行,悠然直达胃脘之地,经络清晰。而其他万金佳酿,类此温暖之气能达胸部者,已属难得。三杯过后,暖意心生,全身通透,使人兴致盎然。四为回味:酒后,口中仍留有余香,有一种令人舒适的特殊香气喷出,不浓不猛,回味悠长,此时心境,谓人生之大幸诚然。一眠之后,四肢轻松,绝无头痛之感,酒杯过夜香气久留不散,且空杯比实杯还香,令人回味无穷。
产品展示:----------------
公司简介:---------------
贵州汉台酒业有限公司坐落在驰名中外、中国第一酒镇——茅台镇,与茅台酒厂隔河相望、不到一华里的红军四渡赤水河码头,中国酱香型白酒核心产区 7.5平方公里保护区内。与国酒茅台同享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水源和微生物 群等自然环境资源。酒厂成立于1979年,占地面积2万多平方米,是一家集优质 酱香型原酒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实体酿酒企业。是按茅台镇酱香型白酒传统工艺生产的大型规模企业,也是茅台镇最早的民营酿酒企业,年生产白酒能力达2000吨,拥有职工100多人,在茅台镇排名前十位之一的著名酿酒企业,系仁怀市政 府龙头型企业,曾先后荣获省、市级“纳税先进单位、重合同守信用单位、企业 标准化先进单位、诚信单位、文明单位、绿色环保单位、非公有制企业先进单位” 等光荣称号。
汉台酒业具备有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以严格的质量管理制度及先进的科学技术保证酒体的质量。企业拥有先进的微机处理系统,配备有白酒行业领先的色谱仪等化验设备,依托高科技迈向现代化发展的企业。
汉台酒业将一如既往遵循“责任至上,信用为先,立足传统,开拓创新”的宗旨,以对员工、对消费者、对社会的高度负责的态度,企业将不断提升产品质量,完善管理。塑造品牌风范,造就现代企业形象,为弘扬中国悠久的酒文化做出更大的贡献。
企业文化:---------
茅台酒(王茅)创始人——王振发
“王茅”家族的商业传奇---白手起家的王振发
---《茅台酒文化笔记》(第二篇节选)周山荣著
在贵州仁怀的中枢、茅台一带,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清朝嘉庆年间,一位祖籍江西吉安、名叫王振发的年轻人因家境贫寒,流落在茅台街头,以乞讨为生。困了,就在店铺的柜台下睡觉。
一天夜里,王振发在张家客栈的柜台下睡着了。半夜时分,有人从张家客栈门前路过,看到熟睡的王振发身上,竟然笼罩着一团亮光。
第二天一大早,这人将昨晚的情况告诉了张家客栈的老板。张老板听后,收留王振发在客栈里做了伙计。
从小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王振发手脚勤快,头脑灵活,颇受张老板赏识。一天,一位四川客人到张家客栈投宿,攀谈中王振发得知,客人要送一封重要信件去云南。王振发一边热情地招待客人,一边围着客人问这问那,很快便从客人口中探知:贵州的食盐马上要涨价了。王振发随即将此事告诉了张老板,并建议用定金把茅台镇上的食盐全部收下囤积。
贵州不产盐,民众所食主要依赖四川井盐。清乾隆十年(1745年),云贵总督张广泗奏请朝廷动工疏浚赤水河道后,茅台成为川盐入黔的四大口岸之一。
盐运造就了茅台第一批大商人。镇上盐仓鳞次栉比,食盐储量极大,囤货不仅需要大量资金,而且存在巨大风险。但是,张老板毅然听从了王振发的建议,倾其全部家当交了定金,将镇上的食盐囤积起来。不久,贵州食盐价格果然一路猛涨,张老板的商业冒险得到了丰厚回报。慧眼识才的张老板决定:将独生女嫁给王振发。
盐运的兴起,使地处川黔要冲的茅台日趋兴旺发达。陕西、湖广一带的商人云集这里,出现了“蜀盐走贵州,秦商聚茅台”的繁华局面。在这样的商业环境中,入赘张家的王振发创立王天和盐号经营盐业,迅速成为一方巨富。
王振发经营盐业致富后,在茅台黑箐子选址修建了宅院。宅院规模宏大,到民国末年家道衰落后,占地尚有20余亩。居室、粮仓、圈舍,一应俱全。建国前,宅院朝门的石柱上刻有“靖节雅栽陶五柳,行踪常植晋三槐”的楹联,横批署“三槐别墅”四个大字。
发迹后的王振发要经常宴请盐商,于是在宅院附近靠赤水河的地方修建了酒房,自己酿酒宴请客商和亲朋好友。酿出的酒品质上乘,客人饮后赞不绝口。
成书于清道光二十一年(1841年)的《遵义府志》记载:“仁怀城西茅台村制酒,黔省称第一。其料纯用高粱者,上;用杂粮者,次之。制法:煮料,和曲,即纳地窖中,弥月出窖烤之。其曲用小麦,谓之白水曲,黔人又通称大曲酒,一曰茅台烧。仁怀地瘠民贫,茅台烧房不下二十家,所费山粮,不下二万石。青黄不接之时,米价昂贵,民困于食,职此故也”。 这时,王振发刚好五十岁,正是其事业发展的鼎盛时期。《遵义府志》所言“烧房不下二十家”,王振发的烧房应是其中之一。王振发经营盐业发家致富,为酿酒积聚了大量资本。
天和号烧房酿酒主要是为自用,后来因品质好,广受喜爱,又作为礼品馈赠给往来客户。规模有所扩大后,才作为商品卖给盐夫解乏疗伤,卖给行商座贾往来贸易,达官贵人请客送礼。客商、盐夫们沿着赤水河,将酒带到了赤水河下游合江一带的广大地区。茅台民间还传说,王振发进京朝拜时,天和号烧房所酿酒曾作为上贡给朝廷的土特产。
发迹后的王振发捐了一大笔银子给朝廷,用于朝廷和太平军作战的军费,被清廷封为奉政大夫。王振发的墓碑上,“皇清例赠奉政大夫王君讳振发府君之墓”的字迹至今清晰可辨。
当地村民至今仍称“黑箐子”为“酒房”。村民们说,听祖辈讲,“酒房”在清朝是王振发家酿酒的地方。酒房旁是碾房,民国末年还有两名长工常年专门为三槐别墅碾米。依山而来的溪水清澈见底,泥土间还有几块据说是当年碾房用的石头。
王振发为人实在、经商诚信。他立下规矩:做老实生意,童叟无欺;对家里的帮工、伙计,不得打骂、欺凌;要善待佃户;对上门乞讨的穷人尽量施舍。这些家规一直延续到王家的后面几代人,他们遵循祖训,恪守诚信,在商场中安身立命。
道光年间,王振发经营的王天和盐号在茅台镇已站稳了脚跟。在数十家盐号中,王天和盐号历史悠久,资金雄厚,是当时较大的盐号之一。盐业兴盛后,酒的需求量急剧增加,烧房的规模也有所扩大。王振发家产积聚,成为仁怀名副其实的首富。
王振发买了大量田地,在茅台街上修建了商铺,乡下建了水碾房。当时的茅台下渡口就是王家的私渡。此外,王振发在仁怀其它地区,如水塘、下坝、文村和芭蕉窝都有田地。
王振发膝下有五个儿子,以“鸿、家、作、国、用”为序,其名均带一宾字。小儿子王用宾留守祖业,在茅台经营王天和盐号和烧房。王振发在仁怀城北芭蕉窝买了大片土地,那里土地较为贫瘠,便让大儿子王鸿宾前去经管;在今仓头坝村文村一带买了土地,让二儿子王家宾前去经管;三儿子王作宾、四儿子王国宾则分别去了水塘和下坝,经管数万亩土地。因为他们来自茅台王天和盐号,所以,当地人习惯称其居住地为“天和号”。他们除出租土地外,也从事其它副业。如下坝“天和号”民国年间曾经开办工厂炼铁,并兴建了街坊。建国前后,下坝“天和号”所拥有的街坊商贸繁荣,有烟馆、饭店和客栈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