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桥梁的桩基一,二,三类桩是怎么定的啊?
桩基分类分4类,见《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之3.5.1条:I类:桩身完整。II类:桩身有轻微缺陷,不影响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正常发挥。III类: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有影响。IV类:桩身存在严重缺陷。桥梁基础埋置较深,其原因是:①由于作用在基础上的荷载集中而强大,加之浅层土一般比较松软,很难承受住这种荷载,故有必要把基础向下延伸,使置于承载力较高的地基上;②对于水中墩台基础,由于河床受到水流的冲刷,桥梁基础必须有足够的埋深。以防冲刷基础底面(简称基底)而造成桥梁沉陷或倾覆事故。一般规定桥梁的明挖、沉井、沉箱等基础的基底按其重要性和维修加固难易,应埋置在河床最低冲刷线以下至少2~5米。对于冻胀土地基,基底应在冻结线以下至少0.25米。对于陆地墩台基础,除考虑地基冻胀要求外,还要考虑生物和人类活动及其他自然因素对表土的破坏,基底应在地面以下不小于1.0米。对于城市桥梁,常把基础顶置于最低水位或地面以下,以免影响市容。基顶平面尺寸应较墩台底的截面尺寸大,以利施工。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桥梁基础
3, 桩基检测结果分别是几类桩是什么意思
Ⅰ类桩是合格桩,没有缺陷Ⅱ类桩也是合格桩,但有轻微缺陷,不影响结构安全使用功能(Ⅱ类桩比例不能过大,否则影响验收)Ⅲ类桩是不合格桩,要返工处理。桩基检测方法静载试验法这是目前公认的检测基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最直接、最可靠的试验方法。但在工程实践中发现,基准桩的问题有时会被检测人员所忽视,容易出现基准桩打入深度不足,试验过程产生位移的问题。静载实验可以分为:堆载实验、锚桩法。钻芯法这种方法具有科学、直观、实用等特点,在检测混凝土灌注桩方面应用较广。一次完整、成功的钻芯检测,可以得到桩长、桩身混凝土强度、桩底沉渣厚度和桩身完整性的情况,并判定或鉴别桩端持力层的岩土性状。抽芯技术对检测判断的影响很大。某工程先用XY-1型工程钻机,采用硬质合金单管钻具,用低压慢速小泵量及干钻相结合的钻进方法,结果采芯率不到70%,芯样完整性极差,大多呈碎块。后来改用SCZ-1型液压钻机,采用金刚石单动双管钻具,采芯率达99%,芯样呈较完整的圆柱状。所以,《钻机适用技术规范》对钻机和钻头作了相应的规定,就是为了避免抽芯验桩的误判。反射波法在国内,绝大多数的检测机构采用反射波法(瞬态时域分析法)检测桩身完整性,主要原因是其仪器轻便、现场检测快捷,同时将激励方式、频域分析方法等作为测试、辅助分析手段融合进去。当然,低应变法检测时,不论缺陷的类型如何,其综合表现均为桩的阻抗变小,而对缺陷的性质难以区分,这是其最大的局限性。高应变法它的主要功能是判定桩竖向抗压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高应变法在判定桩身水平整合型缝隙、预制桩接头等缺陷时,能够在查明这些“缺陷“是否影响竖向抗压承载力的基础上,合理判定缺陷程度,可作为低应变法的补充验证手段。在某些地区,利用高应变法增加承载力和完整性的抽查频率,已成为一种普遍做法。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桩基检测百度百科-桩基
4, 桩基工程,1,2,3类桩怎样确定?
对有缺陷基桩,要选择合适的处理方法。对缺陷在上部的基桩采取开挖处理,对缺陷在中部(或在上部而无法开挖的) 须重新确定桩位补加基桩;对缺陷在下部的,可通过高应变法验证单桩竖向极限承载力(如实测承载力满足设要求,可直接使用。否则,必须进行工程处理。如果是管桩,要检查出现受伤部位的深度,然后跟据深度,在桩中放入钢筋笼,深度超过受伤深度不小于2米,然后浇筑高标号微膨胀水泥混凝土,如果是灌注桩,如果断开或受伤深度不深时,可以用挖机挖到受伤处,切断桩然后打出钢筋重新接钢筋支模浇筑混凝土。《建筑桩基检测技术规范》JGJ106-2003/J256-2003之3.5.1条, 桩基分类分4类,其中三类(III类)桩为:桩身有明显缺陷,对桩身结构承载力的有影响。桩身缺陷指桩身断裂,裂缝,夹泥,空洞,蜂窝,松散等。
名词解释
桩基
由桩和连接桩顶的桩承台(简称承台)组成的深基础(见图)或由柱与桩基连接的单桩基础,简称桩基。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高层建筑中,桩基础应用广泛。
桩基础
桩基础由基桩和联接于桩顶的承台共同组成。若桩身全部埋于土中,承台底面与土体接触,则称为低承台桩基;若桩身上部露出地面而承台底位于地面以上,则称为高承台桩基。桩基础按照基础的受力原理大致分为摩擦桩和端承桩,其在高层建筑中应用广泛。建筑桩基通常为低承台桩基础,随着桩基础在建筑设计中的使用越来越广泛,桩基静载测试技术也开始发展起来。
相关推荐
桩基 桩基有几种类型? 机械成孔灌注桩验收 钻孔灌注桩的检验批到底有几个 电镐打桩连接杆 配电箱打桩接地 管道检测水下机器人 水下机器人的应用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