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洛阳必吃的十大美食有哪些?
1、新安烫面饺2、胡辣汤3、洛阳不翻汤4、浆面条。5、清蒸鲂鱼6、阎家羊肉7、张家馄饨 8、尚记牛肉汤9、潘金和烧鸡10、洛阳燕菜新安烫面饺,用精白粉作皮,猪前胛后臀肉作主馅,配适量大葱、韭黄、白菜心、生姜,佐以白糖、料酒、小磨油、食 盐、味精等。把面烫好,擀成薄皮,包成如新月型的面饺,上笼清蒸,十分钟即可。 2、胡辣汤 胡辣汤是洛阳小吃系列中的一绝。它源于清代中叶,大兴于民国初年,之后花样不断翻新。至今你若行走在洛阳大街小巷口,随处都能见到它的身影。 3、洛阳不翻汤 已有120多年的历史。创始人刘振生,现已传三代人,名刘呼栏,年70多岁。配料有绿豆粉、胡椒、味精、酱油、醋、木耳、粉丝、海带、虾皮、紫菜、韭菜、锦珍、食盐。用小勺舀一些稀绿豆面糊往平底锅里一倒,即成一张类似春卷的薄片,不用翻个就熟,所以就叫“不翻”。把两张晶莹翠绿的“不翻”叠着放在碗里,舀些滚烫的猪骨头汤浇在上面,再放上些粉条、黄花、木耳等,还要舍得放些醋、胡椒粉,于是一碗不翻汤就做好了。 4、浆面条。 洛阳人普遍喜食的一种风味小吃。它是将豆浆置于适当的温度下,发酵变酸,然后放入锅内加热到80度左右,液面便有一种蘑菇状的浆汁。这时加入少许香油,反复 搅拌,待滚沸,将面条下锅,最好是杂面条。 5、清蒸鲂鱼 鲂鱼产于伊水,故有“伊鲂”之说。以其制作简单,香淡味纯而闻名。汉唐时期常以此鱼招待贵宾。相传,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和“九老会”的诗人们,在饮酒赋诗时,常食此鱼。 6、阎家羊肉 已传四代人,至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第二代人阎顺生,对羊肉汤进行了创新,使调料配置适当,汤味更加鲜美,从此,阎家羊肉汤闻名豫西城乡。阎家羊肉汤的特点是:用鲜羊肉,当天用肉,当天宰羊;香料齐全、量大。 7、张家馄饨 又称“马蹄街馄饨”。创始人为张须,至今已有150年的历史。1920年,张家馄饨第二代传人张坤对配料和品种加以创新和改进,以白面鸡肉、鸡血、薄鸡蛋饼、吓仁、水粉丝、榨菜等为主料;而以大油、胡椒、酱油、鸡汤、猪肉汤、陈醋等为辅料,冬天配韭黄、大葱,春天配嫩韭、香椿。 8、尚记牛肉汤 吴家街人尚老概括经营,迄今40多年。牛肉汤有甜咸两种,其特点:肉肥汤鲜,煮汤辅料全,用油炸过的辣椒和大蒜,渗一起捣碎,味道尤鲜。洛阳人早晨爱吃牛肉泡馍。拿馍去泡,或将汤买回泡,吃惊牛肉泡馍的人甚多,今日,不管早中晚均有吃牛肉泡馍的。 9、潘金和烧鸡 潘金和烧鸡:在洛阳久享盛名。创始人潘根生,1941年其子潘金和 开始营业,以其风味独特,经营灵活,故生意兴隆,远近驰名。如今经营潘金和烧鸡的是金和之子栓柱。配料:丁香、草果、卜拨、豆蔻、大回、小回、花椒等。 10、洛阳燕菜 洛阳独具风格的风味菜。相传,武则天居洛阳时,东关一块菜地里,长出一个几十斤的大萝卜,菜农认为是神奇之物,献给女皇武则天,御厨师把它切成丝、拌粉清蒸,配以鲜味汤汁,女皇吃后,其味异常鲜美,大有燕窝风味,赞不绝口,赐名“燕菜”。
2, 洛阳有什么特色小吃
洛阳饮食文化洛阳饮食文化丰富,民间小吃众多。“三汤一面”(牛肉汤、羊肉汤、驴肉汤、烩面)是男人们的最爱,“三皮一线”(米皮、凉皮、擀面皮、米线)当然是女士们的首选。洛阳的汤馆可谓是遍地都是,满大街的牛肉汤馆、羊肉汤馆、驴肉汤馆、丸子汤馆和豆腐汤馆等众多汤馆,有人说洛阳人一年喝汤能喝掉半个西湖,这话其实一点也不假,如果您来了洛阳没喝过洛阳的汤,也算您白来了。洛阳有八汤,四荤四素。四荤汤:羊肉汤、牛肉汤、驴肉汤、杂肝汤);四素汤(豆腐汤、丸子汤、不翻汤、粉汤)。洛阳有水席24道, 8冷16热,尤其以牡丹燕菜为头道菜。一般洛阳人的早餐以喝汤为主,什么胡辣汤、豆腐脑、两掺(胡辣汤、豆腐脑各半,洛阳人的吃法,确实不错)、油条、豆浆、鸡蛋饼、馅饼等小吃名目繁多。午餐以烩面、刀削面、砂锅面、糊涂面、浆面条为主。所以有人说洛阳人早餐喝汤,中午吃面。为了您便于了解洛阳的小吃,我们综合了一小部分供您参考。一、水席:1、 中华老字号--真不同(老城区老集)2、管记水席(老城区老集)3、耀耀水席(老城区仙果市街与西大街交叉口向南80米路东)4、任师傅水席(老城西关市六中对面)5、司马水席(老城西大街)6、狮子楼(老城老集)7、杏花村水席(老城老集)8、 建坤水席(涧西区九都路与丽新路交叉口向西20米路北、洛阳任意一家分店)9、洛阳水席园(涧西区天津路与景华路交叉口 轴承厂俱乐部隔壁)10、老雒阳(洛阳)面馆(任意一家分店)二、牛肉汤:1、 马杰三牛肉汤(瀍河东花坛向东500米)2、马小道牛肉汤(老城青年宫广场对面胡同)3、金家甜牛肉汤(西工凯旋西路过涧东路路口后向西100米路南)4、老丹牛肉汤(西工金谷园路)5、知味香(涧西长安路)6、老李家牛肉汤(涧西南昌路九都路口洛阳银行附近)7、小郎牛肉汤(涧西珠江路理工学院家属区门口)8、洛阳汤客(任意一家加盟店)9、大众牛肉汤(任意一家加盟店)三、羊肉汤:1、 阎家羊肉汤(老城西关九龙鼎东南角)2、 白果家羊肉汤(瀍河启明西路)3、龙门疗养院对面(洛龙路上)4、石磊羊汤(涧西洛阳大酒店对面寨南路)5、白沙羊肉汤(任意一家加盟店)6、韩城羊肉汤(任意一家,看人多选吧)7、第一鲜羊肉汤(嵩县田湖陆浑水库附近)8、孟津铁谢羊肉汤(孟津县会盟汉光武帝灵对面几家均可)9、段湾羊肉汤(任意一家,看人多选吧)四、驴肉汤1、老城东关大石桥2、匡家驴肉汤(老城西关九龙鼎南)3、大司马驴肉汤(涧西珠江北路)4、毛家全驴汤(西工唐宫路玻璃厂附近)5、一飘香驴肉汤(玻璃厂路中段)五、豆腐汤:1、陈记豆腐汤(老城金业路盐店口)2、小健豆腐汤(瀍河启明东路)3、小李村李记豆腐汤(涧西区四中对面长春路菜市场铜加工厂幼儿园对面)4、李家村老字号豆腐汤(涧西银川路市委党校南50米)六、丸子汤(基本上晚上卖的多):1、赵记丸子汤(老城南大街)2、刘记丸子汤(老城东大街)七、不翻汤1、不翻汤(老城西大街)2、刘记不翻汤(老城义勇街居业家园美食街)八、米皮1、碗底香米皮凉皮(西工区玻璃厂路与凯旋路交叉口)2、老薛家米皮(西工区市公安局大楼附近)3、满口香米皮(西工区凯旋路与解放路交叉口路东)4、方家米皮、王家米皮(涧西南昌路158厂浅井南路)5、莫家米皮(涧西广州市场饮食街、上海市场大张后面饮食街)九、锅贴(西工小街 中央百货后面)十、新安县烫面角(方记)各种面食不再一一介绍了,太多了。
4, 洛阳的特色小吃介绍
1.牛肉汤既然是“汤都洛阳”,自然不是浪得虚名,牛肉汤必然是洛阳最具特色的早餐了,当然还有其他的比如驴肉汤,羊肉汤。洛阳的汤馆很多,遍布大街小巷,并且每个汤馆的生意都很红火。汤馆的门面一般不大,不管汤馆的名气有多大,最多的门面也就是两三间,平民化,大众化是洛阳牛肉汤长盛不衰的重要原因。2.不翻汤、豆腐汤、丸子汤汤类食物在洛阳是很受欢迎的~把这三种汤放在一起,是因为有不翻汤的店一般都会有丸子汤和豆腐汤哦~这几种汤都非常有营养,而且味道非常鲜美。不翻汤在洛阳有120多年的历史了,油而不腻,酸辣利口。!3胡辣汤胡辣汤,又名糊辣汤,起源于河南省。是中国北方早餐中常见的传统汉族汤类名吃。由多种天然中草药按比例配制的汤料再加入胡椒和辣椒又用骨头汤做底料的胡辣汤,其特点是汤味浓郁、汤色靓丽、汤汁粘稠,香辣可口,十分适合配合其它早点进餐。4凉皮、米皮、擀面皮米皮软嫩,凉皮薄爽,擀面皮劲道。根据自己的口味进行选择,配上黄瓜的鲜脆和芝麻酱的浓香。夏天也是一段非常美好的时光呢。5烤面筋洛阳夜市吃货最爱的小吃,无人不知无人不晓,更有老万烤面筋,据说一天能卖上万串面筋,据说等面筋要等半个多小时。6白吉馍白吉馍皮薄松脆,内心软绵,可单独食用。夹上腊汁肉,则称“腊汁肉夹膜“,味道更为鲜美。7羊肉汤洛阳的羊肉汤远近闻名。一碗热气腾腾,香气四溢的羊肉汤肯定能消除你旅途的劳累。撒上碧绿的葱花,再加以辣椒油、盐、味精等调和,绝对会让你赞不绝口。8水煎包河南馅食分类很细,如水煎包和锅贴,基本操作程序大同,都是将面皮包馅,下入平底锅,加水或稀面浆大火煎制,但锅贴要二次下浆,成熟后成片相连,水煎包是将熟时淋入小磨油,翻身再煎便成。最大差别是用面,水煎包是发酵面,锅贴是水调面,水煎包皮更暄软。9炒凉粉炒凉粉用红薯或绿豆淀粉打制,佐以豆酱,葱,姜,蒜,用香油炒制而成。入口热鲜香嫩,凉粉滑嫩不碎,素有“凉粉管炒”之美誉。10豆腐脑一道著名的中式传统小吃,常与豆腐花、豆花混用,依据各地口味不同,北方多爱咸食,而南方则偏爱甜味,亦有地区如四川等喜爱酸辣口味。豆腐脑和豆花都是做豆腐的中间产物,成分上并没有太大区别。豆腐脑是最先出来的,比较嫩软,用筷子难以夹起,需用汤勺盛用。
5, 洛阳美食有哪些
洛阳老城的东西比较不错实惠又好吃路边摊有小吃 羊肉串、烤面筋、烤鱿鱼、撒尿牛丸、炒年糕老城附近大都是豆腐汤、驴肉汤、丸子汤之类的东西丽京门的那条路往东走 会有很多水席店 这里的水席便宜味道又地道推荐你去管记水席或者狮子头水席店水席推荐你吃莲汤肉片 牡丹燕菜 还有一个油炸的丸子 然后浇上汁(名字忘了) 呵呵 本人最喜欢这三道菜你可以顺着丽京门那条路继续往东走 过了一个城门后 继续往东 到了第一个路口往北走 那里有很多丸子汤和驴肉汤的店铺那边几家的好吃 还有个在路东的卖饼的店 那里的长方形的饼很好吃泡在丸子汤里别有风味 嘿嘿其他的倒是没什么洛阳的特色了希望能帮助到你
名词解释
潘金
潘金,“2011全景百佳证券营业部暨明星投资顾问评选大赛”明星投资顾问、财富之星、风采之星。
洛阳
洛阳市,河南省下辖地级市,中国四大古都之一,世界文化名城,国家区域中心城市,素有“十三朝古都”之称。 河洛属古豫州地。洛阳是夏朝立国和活动的中心地域,太康、仲康、帝桀皆以斟鄩为都。1986年,洛阳地区撤销,成立地级洛阳市。 洛阳是华夏文明和中华民族的主要发源地,是东汉、曹魏、西晋、北魏及隋唐时期丝绸之路的东方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