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朵拉利品网
知识中心
资讯
  • 资讯
  • 产品
  • 供应商
您的位置: 朵拉利品网 >  知识中心 > 草拟和起草的区别 拟定和拟订有什么区别
草拟和起草的区别 拟定和拟订有什么区别
2021-04-10 06:12:49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拟定和拟订有什么区别



拟订:是修订,还未确定下来,起初的思想,例如你拟订了一个计划,还未修改,要同其他人交流修改。
拟定:就是定下来的,例如你们的计划完全修改好了,就这么定下来了,不去改变的。
“拟订”指“草拟”或“起草”。“拟订”跟“拟定”都是动词,都有“起草、拟制”的意思。但具体用法有细微差别。
“拟订”指起草初稿,也就是打草稿,并留待以后修改完善;“拟定”则指起草制定出方案、规划等。也就是说,“拟定”指写定方案、规划,只待最后审查通过,即开始施行。
拟订 草拟:一计划一一方案。拟定 ①起草制定:一远景规划。②揣测断定。从以上的解释看,“拟定”和“拟订”都有起草的意思。细看两个词条的差异在于“定”与“订”的区别。
查阅《现代汉语词典》中对“订”字的解释有:“经过研究商讨而立下(条约、契约、计划、章程等),预先约定,改正,装订”,再查“定”的解释:“静,稳定固定,使固定,决定使确定已经确定的。
不改变的规定的,约定《书》必定;一定”。可见“拟订”中的“订”着重于研究或商讨过程,结果并非是确定不变的;而“拟定”中的“定”则重于确定的结果,之后一般不会轻易变动。

2, 拟订和拟定有什么区别



“制订”、“制定”、“拟订” 、“拟定”的区别
一、词义强调的重点不同
拟订: 草拟方案。
拟定: ①起草制定 ②揣测断定.
制订指创制拟定,如制订下一步工作计划。
制定指定出(法律、规程、政策等),如制定宪法,制定学会章程。
“拟订”、“制订”中的“订”着重于研究或商讨过程,结果并非是确定不变的;而“拟定”、“制定”中的“定”则侧重于确定的结果,之后一般不会轻易变动。
二、用法不同
(一)“拟订” 是草拟、起草,初步设计的意思,是指正在起草、拟议的过程中,而结果是否确定尚不可知,一般用于进行时态。而“拟定”指起草制定,是指草稿已经写定,等待最后审查通过,也就说“拟订”的过程已经结束,一般用于完成时态。如:
1、美国希望能够草拟出另一份制裁伊朗的决议草案.有报道说,美国正在拟订安理会有关伊朗核问题的新决议草案要点。
2、中国首部《流浪儿童救助管理规定》已经拟定,该规定将明确流浪儿童的父母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二)“制定”与“制订”的搭配习惯大致可概括为:大政方针用制定,具体条文用制订。
1、制定,常常是定出具有强制性和决策性的法令、政策。如《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为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在社会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促进各民族、各地区经济文化交流,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2、制订,常常是创制和拟定出具有制约性和商议性的条约、方案,如《汉语拼音方案》“由中国文字改革委员会汉语拼音方案委员会研究制订”。
三、语气和语体色彩不同
“订”,经过研讨、议论而确定,确定的语气较弱,有平等、理性、灵活的语体色彩,如“制订作息时间表”“制订旅行日程安排”“拟订计划”等。
“定”,确定、不更改的语气强,有严肃、正式、庄重的语体色彩,如“制定宪法”“制定祖国统一大计”“拟定远景规划”等。
“拟订”“制订”多指事先经过双方商讨的,只是约定,并非确定不变的;“拟定”“制定”侧重在确定,不轻易变动。
制定的对象是具有强制性的,常常是政策、法规、方针等,具有一定的决策性和针对性;而制订的对象则具有制约性,常常是计划、措施、方案等,具有一定的约束性和可操作性。

名词解释


制订

“制订”(拼音:zhì dìng),指创制,拟定。近义词有“制订、协议、同意、拟定、拟订、订定”,反义词有“取消”。语出魏巍 《壮行集·祝福走向生活的人们》:“在他的心里,应该给自己制订出一部宪法,应该给自己树立起一条明朗有力的生活的律条。”邓小平《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我们制订教育规划应该与国家的劳动计划结合起来,切实考虑劳动就业发展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