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朵拉利品网
知识中心
资讯
  • 资讯
  • 产品
  • 供应商
您的位置: 朵拉利品网 >  知识中心 > 古代的大火星 古代火星的别名
古代的大火星 古代火星的别名
2020-12-23 05:46:22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古代火星的别名



古代火星的别名:荧惑星,战神玛尔斯星。
属于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直径的一半,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相近公转一周则花两倍时间。在西方称为战神玛尔斯星,中国则称为荧惑星因为它荧荧如火,位置、亮度时常变动。其橘红色外表是因为地表被赤铁矿(氧化铁)覆盖,英文里前缀areo-即为火星,火星曾经被认为是太阳系中最有可能存在地外生命的行星。
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没有稳定的液态水体,以二氧化碳为主的大气既稀薄又寒冷,沙尘悬浮其中,每年常有尘暴发生。
与地球相比,地质活动不活跃,而另一个独特的地形特征是南北半球的明显差别:南方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方则是较年轻的平原火星两极皆有主要以水和冰组成的极冠,而且上面覆盖的干冰会随季节消长。
火星与太阳平均距离为1.52AU(天文单位),公转周期为687地球日,1.88地球年(以下称年),或668.6火星日。平均火星日为24小时39分35.244秒,或1.027491251地球日。
火星自转轴倾角为25.19度,和地球的相近,因此也有四季,只是季节长度约为两倍。由于火星轨道离心率大约为0.093(地球只有0.017),使各季节长度不一致,又因远日点接近北半球夏至,北半球春夏比秋冬各长约40天。2009年10月26日为北半球春分,2010年5月13日为夏至,北半球处春季。
火星有两个天然卫星:火卫一和火卫二,形状不规则,可能是捕获的小行星。在地球,火星肉眼可见,亮度可达-2.9,只比金星、月球和太阳暗,但在大部分时间里比木星暗。
火星和地球一样拥有多样的地形,有高山、平原和峡谷,火星基本上是沙漠行星,地表沙丘、砾石遍布。由于重力较小等因素,地形尺寸与地球相比亦有不同的地方。
南北半球的地形有着强烈的对比:北方是被熔岩填平的低原,南方则是充满陨石坑的古老高地,而两者之间以明显的斜坡分隔;火山地形穿插其中,众多峡谷亦分布各地,南北极则有以干冰(固态的二氧化碳)和水冰组成的极冠,风成沙丘亦广布整个星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火星

2, 古代五大行星的名字是什么啊



古代中国称 水星为辰星,西方人则称它为墨丘利(Mercury)。墨丘利是罗马神话中专为众神传递信息的使者,神通广大,行走如飞。水星确实象墨丘利那样,行动迅速,是太阳系中运动最快的行星。
金星是天空中除了太阳和月亮外最亮的星,亮度最大时比全天最亮的恒星天狼星亮14倍,我国古代称它为"太白", 罗马人则称它为维纳斯(Venus)-爱与美的女神。
火星是一颗红色的行星,中国古代称之为"荧惑",西方则把它当作古罗马神话中的战神“玛尔斯”(Mars)。
木星的亮度仅次于金星,中国古代用它来定岁纪年,由此把它叫作"岁星",西方称木星为“朱庇特”(Jupiter),即罗马神话中的众神之王。
土星为镇星,在西方,人们用罗马农神萨图努斯(Saturn)的名字为土星命名。

名词解释


火星

火星(Mars)是太阳系中由内及外的第四颗行星,也是太阳系的八大行星中第二小的类地行星,直径约为地球的53%,质量为地球的11%。火星自转轴倾角、自转周期均与地球相近,但绕太阳公转周期是地球的两倍。 由于地表广泛分布赤铁矿(氧化铁),火星在视觉上呈现为橘红色。其地表沙丘、砾石遍布且没有稳定的液态水;大气以二氧化碳为主,既稀薄又寒冷。火星南半球是古老、充满陨石坑的高地,北半球则是较年轻的平原。

北半球

北半球(Northern Hemisphere),是指地球赤道以北的半球,陆地占39.3%,海洋占60.7%,地球上大部分的陆地(亚洲大部分、欧洲全部、非洲北半部、北美洲全部、南美洲极北部)及人口都在北半球。 在北半球,冬季通常是12月至1月,夏季通常是6月至8月,与南半球四季相反。北半球温带地区分布最广的两种气候分别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半球的海洋有北太平洋、北大西洋及北冰洋。

地球

地球(Earth)是太阳系中由内及外的第三颗行星,是太阳系中直径、质量和密度最大的类地行星,也是宇宙中人类已知唯一存在生命的天体,距离太阳约1.5亿千米。 地球赤道半径6378.137千米,极半径6356.752千米,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呈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公里,其中71%为海洋,29%为陆地,在太空上看地球呈蓝色。地球内部有核、幔、壳结构,地球外部有水圈、大气圈以及磁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