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朵拉利品网
知识中心
资讯
  • 资讯
  • 产品
  • 供应商
您的位置: 朵拉利品网 >  知识中心 > 松花砚雕刻技艺 松花砚的鉴赏与制作
松花砚雕刻技艺 松花砚的鉴赏与制作
2020-11-27 05:59:06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松花砚的鉴赏与制作



松花砚,虽不是四大名砚之一,但其为清代御用之品,在历次拍卖会中屡创新高,也是一名贵的砚种。松花砚,因产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区混同江砥石山松花江的发源地而得名。
松花砚,始于清康熙年间。清康熙帝《圣祖仁皇帝御制砚说》:“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礧礧,质坚而温,色绿而莹,纹理灿然,握之则润液欲滴,朕见之以为良材也……”而以松花石制砚,始于明代,虽则当时并无松花砚之称谓。
松花砚石质坚润,清代帝王多以之研朱。松花石用于研墨,其发墨性能也颇优异,《西清砚谱》记载:“惟我朝发祥东土混同绿砥,德比玉,温琢砚,进御经。”称其“品埒端歙”。清圣祖康熙皇帝为松花砚作御铭曰:“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清乾隆帝更赞曰:“松花王,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清代张均辑《格致镜源》云:“松花石砚温润如玉,纣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款增辉。昔人所称砚之神妙无不兼备,询足超轶千古。”可见,用松花研松烟墨,其发墨性能优异。
松花砚石以绿色为主,常为立裁以取其刷丝纹理。另松花石亦有黄、白、紫、黑等色,黄色常用于配制石盒,紫色可制砚亦可用于配制砚盒。用于配制砚盒的松花石中,除用纯色石外,易挑选黄白、紫绿等色相间的石头,进行俏色处理,巧雕花纹,砚盒精美绝伦。
松花石采石坑口绵延于吉林安图、通化和辽宁本溪一带的长白山脉,其清代老坑口位于安图两江镇。
祁阳石砚
以产于祁阳境内的祁阳石雕琢制成的砚台,称为“祁阳石砚”或“祁阳砚”。祁阳石属粘土质板岩,该石质地细滑而沉,温润细腻,适于制砚,是我国砚中精品之一。祁阳石产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境内,储存于下奥世地层中。矿物成分有绢云母、石英、斜长石、绿泥石、氧化铁等;有浅绿、灰绿、朱紫、褐等色;显微纤维结构,层纹状构造。
祁阳石有两大类,一类为浅绿色,因其彩色的质地,深色的纹路,如云烟状,又称“文石”,俗话叫“花石板”,用来镶嵌到各种器皿上,也很好看,很有品位。明清时颇多出产,曾经盛销一时。 另一类,石头通体为紫色,中间夹有青绿石纹,称“紫袍玉带”。此外,还有黄褐、深褐、朱紫、橄榄绿、乳白色、黑色等,祁阳石雕琢成砚,是价值不菲的石砚精品。在祁阳石砚中,浅绿质地的纹理具有抽象美,似山水、云雾、日月、人物,很有特色。祁阳石砚质地细嫩幼滑,因与端砚的颜色、质地接近,过去曾经有人以祁阳石砚充端砚,不分伯仲,常人难辨,足见其品质与端砚之接近。由于历史原因,祁阳石在民国时期几乎开采殆尽,祁阳石资源奇缺,祁阳石砚存世不多,故有“祁阳石孰为难得,今已绝迹。”之说,祁阳石古砚在国内、国际文物拍卖中往往取得不俗的价位。

目前比较著名的老坑坑口是:
通化境内:通化县 -- 仙人洞、独石坑、湖上坑。
白山境内:江源县 -- 库仓坡、珍珠崖、古峡坑。
延边境内:两江镇 -- 砥石山
在漫长的浑江流域,松花江的江畔亦有山洪冲刷下来的石块,经历了多年的冰霜雨雪、严寒酷暑的洗涤,是上品的奇石材料和制砚材料。
各坑口的特点如下:
1.仙人洞:
绿色系列,紫色系列以及其伴生系列。
绿色中以深绿为主,有少量的兰绿色;紫色以葡萄紫为主;伴生系列是紫绿色,俗称紫袍绿带。
用于雕刻松花砚情况:质地细腻,下沙快。
2.独石坑:
主要是绿色系列。
有油青绿,菠菜绿、杨黄绿,鹅黄绿、灰皮绿等。有变化的纹理如腾云驾雾,气象万千。
用于雕刻松花砚情况:质地柔软,发沙细腻。
3.湖上坑:
绿色系列,黄色系列,稀有色系列。
主要是浅绿的色泽,如杨黄绿、鹦哥绿、豆青绿、瓜皮绿;土黄,栗黄,明黄;尚有稀有色系出现。
用于雕刻松花砚情况:石质适中,下沙快,发沙好,出墨油亮。
4.库仓坡:
青色系列为主。
有瓜皮青、江水青、蛋白青等。石质细腻,温润恬静,纹理分明。
用于雕刻松花砚情况:发沙性能好。
5.珍珠崖:
青色、褐色系列为主。
褐色系列里有赭石色,栗子色、黑褐色等,常有胆石出现。
用于雕刻松花砚情况:石质坚硬,滑墨塘,起墨慢。
6.古峡坑:
紫色色系为主,尚有褐色系列出现。
紫色中有葡萄紫、罗兰紫、藕粉紫并伴有紫绿相间的春带彩,以及多色的福禄寿。褐色色系里有栗子色,熟锗色等。
用于雕刻松花砚情况:石质较软,易雕刻,发墨。
7.两江镇:
绿色色系,杨黄色系,青色色系为主。
多为菠菜绿、灰皮绿,瓜皮青等。
原来的老坑已经发掘采集了很多,资源濒于枯竭,现在的新坑石质含沙量大,多呈现板石状,可雕刻大型观赏工艺型砚石。
8.漫长的松花江水系、浑江水系里可采撷到江捞石。
其特点不一,多皮层,质地坚硬、细腻,可雕琢成随型砚品,更是松花奇石的主要出产区域,而且多出奇品。
在用于制砚的石料中,松花石砚色系丰富,变化多端,是其它砚品无可企及的。在现有的四大石质名砚中,端砚是老者,歙砚是婆婆,红丝砚是皇后,而松花石砚是王子。松花石砚以绿色为主,青春靓丽,健康活泼,具有无限向上的朝气。石质系海泥沉积而成,含细微的石英质物质,起沙快、发沙细、落墨光滑油亮。石质沉稳,内蕴含蓄,粘露凝结,不固不涩是砚石中的上品。
书画家在研磨墨块时,既是思考的过程,又是构思的过程。画竹先要成竹在胸,这样才能一气呵成,运笔出神韵。那些倒出墨汁在海碗里,粘笔就书画的人,都是墙上的芦苇,山间的毛竹,不足为法。
名词解释

松花

松花(学名:Pinus massoniana Lamb.),松科松属植物。 松花中国皆有种植。松花喜光,不耐庇荫,喜温暖湿润气候,不耐盐碱。松花乔木,高达45米,胸径1.5米;树皮红褐色,下部灰褐色,裂成不规则的鳞状块片; 枝平展或斜展,树冠宽塔形或伞形,枝条每年生长一轮,但在广东南部则通常生长两轮,淡黄褐色,无白粉,稀有白粉,无毛;冬芽卵状圆柱形或圆柱形,褐色,顶端尖,芽鳞边缘丝状,先端尖或成渐尖的长尖头,微反曲。

砚台

砚亦称为研,中国传统手工艺品之一,砚与笔、 墨、 纸合称中国传统的 文房四宝,是中国书法的必备用具。 汉代刘熙写的《释名》中解释:“砚者研也,可研墨使和濡也”。它是由原始社会的研磨器演变而来。初期的砚,形态原始,是用一块小研石在一面磨平的石器上压墨丸研磨成墨汁。至汉时,砚上出现了雕刻,有石盖,下带足。 魏晋至隋出现了圆形瓷砚,由三足而多足。箕形砚是唐代常见的砚式,形同 簸箕,砚底一端落地,一端以足支撑。唐、宋时,砚台的造型更加多样化。 砚材的运用也极为广泛,其中以广东 肇庆的端砚、 安徽歙县的歙砚、甘肃卓尼的洮河砚、山西绛县的澄泥砚最为突出,称“四大名砚”。 砚台历经秦汉、魏晋,至唐代起,各地相继发现适合制砚的石料,开始以石为主的砚台制作。其中采用广东端州的端石、安徽歙州的歙石及甘肃临洮的 洮河石制作的砚台,被分别称作端砚、歙砚、洮河砚。史书将端、歙、临洮砚称作三大名砚。清末,又将山西的澄泥砚与端、歙、临洮,并列为中国四大名砚。也有人主张,以天然砚石雕制的鲁砚中的 徐公石砚代替澄泥砚,合称 四大名砚。

研磨

研磨是一种将固体物质化为较小颗粒的单元操作。为了研磨不同物质,人类会使用各种研磨器,包括手动的臼,由动物、风力或水力推动的磨坊、以及由电力驱动的电磨等。研磨也是一种精加工方法。利用涂敷或压嵌在研具上的磨料颗粒,通过研具与工件在一定压力下的相对运动对加工表面进行的精整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