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朵拉利品网
知识中心
资讯
  • 资讯
  • 产品
  • 供应商
您的位置: 朵拉利品网 >  知识中心 > 松花砚和端砚 砚的松花砚
松花砚和端砚 砚的松花砚
2020-11-27 05:55:46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砚的松花砚



松花砚,虽不是四大名砚之一,但其为清代御用之品,在历次拍卖会中屡创新高,也是一名贵的砚种。松花砚,因产于中国东北长白山区混同江砥石山松花江的发源地而得名。
松花砚,始于清康熙年间。清康熙帝《圣祖仁皇帝御制砚说》:“盛京之东,砥石山麓,有石礧礧,质坚而温,色绿而莹,纹理灿然,握之则润液欲滴,朕见之以为良材也……”而以松花石制砚,始于明代,虽则当时并无松花砚之称谓。
松花砚石质坚润,清代帝王多以之研朱。松花石用于研墨,其发墨性能也颇优异,《西清砚谱》记载:“惟我朝发祥东土混同绿砥,德比玉,温琢砚,进御经。”称其“品埒端歙”。清圣祖康熙皇帝为松花砚作御铭曰:“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清乾隆帝更赞曰:“松花王,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清代张均辑《格致镜源》云:“松花石砚温润如玉,纣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款增辉。昔人所称砚之神妙无不兼备,询足超轶千古。”可见,用松花研松烟墨,其发墨性能优异。
松花砚石以绿色为主,常为立裁以取其刷丝纹理。另松花石亦有黄、白、紫、黑等色,黄色常用于配制石盒,紫色可制砚亦可用于配制砚盒。用于配制砚盒的松花石中,除用纯色石外,易挑选黄白、紫绿等色相间的石头,进行俏色处理,巧雕花纹,砚盒精美绝伦。
松花石采石坑口绵延于吉林安图、通化和辽宁本溪一带的长白山脉,其清代老坑口位于安图两江镇。
祁阳石砚
以产于祁阳境内的祁阳石雕琢制成的砚台,称为“祁阳石砚”或“祁阳砚”。祁阳石属粘土质板岩,该石质地细滑而沉,温润细腻,适于制砚,是我国砚中精品之一。祁阳石产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县境内,储存于下奥世地层中。矿物成分有绢云母、石英、斜长石、绿泥石、氧化铁等;有浅绿、灰绿、朱紫、褐等色;显微纤维结构,层纹状构造。
祁阳石有两大类,一类为浅绿色,因其彩色的质地,深色的纹路,如云烟状,又称“文石”,俗话叫“花石板”,用来镶嵌到各种器皿上,也很好看,很有品位。明清时颇多出产,曾经盛销一时。 另一类,石头通体为紫色,中间夹有青绿石纹,称“紫袍玉带”。此外,还有黄褐、深褐、朱紫、橄榄绿、乳白色、黑色等,祁阳石雕琢成砚,是价值不菲的石砚精品。在祁阳石砚中,浅绿质地的纹理具有抽象美,似山水、云雾、日月、人物,很有特色。祁阳石砚质地细嫩幼滑,因与端砚的颜色、质地接近,过去曾经有人以祁阳石砚充端砚,不分伯仲,常人难辨,足见其品质与端砚之接近。由于历史原因,祁阳石在民国时期几乎开采殆尽,祁阳石资源奇缺,祁阳石砚存世不多,故有“祁阳石孰为难得,今已绝迹。”之说,祁阳石古砚在国内、国际文物拍卖中往往取得不俗的价位。

松花砚比中国那四大名砚价格都要高很多,松花砚是清代皇家御砚,老百姓手里根本不可能有,也就是近代,在江源区发现了几个康熙年间开采过的旧坑,松花砚又出现在世人面前。呵呵,楼主有时间可以去吉林省的江源区考察一下,记住一定要去他们那的松花石博物馆,精品都在哪里,一定能淘到你想要的砚。
松花砚采用吉林特产优质松花石料,精工雕琢而成。松花石又名“松花玉”,因产自松花江之源而得名。它属沉积而成的细晶石灰岩,内含方解石、石英,刚柔相兼,既善发墨、又久磨不减其锋﹔质地致密,贮水不涸﹔质地坚细,敲击能出铜声﹔色彩丰富,有翠绿、紫绿、绛绿、驼青四种基本颜色,为制砚极佳材料。砚石中含磷,火柴在上一划即可点燃。 用松花石制砚始于明代末年,推重于清朝,康熙、雍正、乾隆等帝对松花石砚都十分欣赏,康熙帝还封它为“御砚”,一直专供宫廷使用。在《西清砚谱》中,对此有详细记载。其中有康熙帝御制松花石砚双凤砚识语:“寿古而质润,色绿而声清,起墨益毫,故其宝也。”乾隆帝称赞它:“松花王,色净绿,细腻温润,可中砚材,发墨与端溪同,品在歙坑之右。”认为松花石砚完全可与名砚之冠端砚媲美,超过歙砚。《格致镜源》一书云:“松花石砚温润如玉,纣绿无瑕,质坚而细,色嫩而纯,滑不拒墨,涩不滞笔,能使松烟浮艳,毫款增辉。昔人所称砚之神妙无不兼备,询足超轶千古。”足见古人对松花砚石的推崇。 松花砚石自清末后便销声匿迹,失传已百余年。1979年发现旧矿,使这一瑰宝重放异彩,不断推出新品种。其中以“松花静水”、“松薄荡水”、“绿静”最为名贵,以“龙眼”、“凤眼”、“赤柏纹”、“紫袍绿带”最为奇特。松花砚石的重生,博得中外书画家、收藏家的一致赞誉。中国书法协会主席舒同题词:“松花江石砚与端砚齐辉。”书法家赵朴初写诗赞美它:“色欺洮石风漪绿,神奇松花江水寒。”文物鉴赏家傅大卤称颂它:“洮河无此润,端溪无此坚。”日本书法家则把它誉为“东方至宝”。答案补充
清廷从大约康熙三十年以后开始琢制松花砚,历经康、雍、乾三朝,制松花砚数百方。嘉庆以后,不再采石,也很少制砚,即使偶尔制砚,用的也是当年遗留的松花石材,松花砚的兴衰,和大清帝国的兴衰是一致的。康、雍、乾三朝御用松花砚120方,到嘉庆时还完好地宝藏于乾清宫端凝殿。嘉庆皇帝效法祖先,检点内府旧藏,得松花石若干枚,又以端石若干枚,绿玉、古玉砚若干枚,凑足四十方之数,也收藏于端凝殿。答案补充
康、雍、乾三朝的120方砚,现在主要收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和台北故宫博物院。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松花砚,据说不足80方,计康熙款10方,雍正款16方,乾隆款13方,嘉庆款9方,道光款1方,光绪款5方,余皆无款。台北故宫博物院现藏松花砚共86方,其中康熙年制松花砚32方,雍正年制松花砚19方,乾隆年制松花砚35方,皆有御铭。

名词解释


端砚

端砚,广东省肇庆市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端砚是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安徽歙砚、山西澄泥砚齐名。出产于唐代初期端州(今广东肇庆市东郊的端溪),故名端砚,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文房四宝,砚为其一。在中国所产的四大名砚中,尤以广东省端砚最为称著。端砚以石质坚实、润滑、细腻、娇嫩而驰名于世,用端砚研墨不滞,发墨快,研出之墨汁细滑,书写流畅不损毫,字迹颜色经久不变,端砚若佳,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故古人有“呵气研墨”之说。端砚石出产在广东省肇庆市东部的烂柯山和肇庆市七星岩北面(西起小湘峡,东至鼎湖山)的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麻子坑和坑仔岩三地之砚石为最佳。 端砚的历史悠久,石质优良,雕刻精美。端砚、歙砚和洮砚,素来有“三大石质名砚”之美誉。制造端砚,一般要经过采石。选料、雕刻、配盒四道工序。 2004年10月29日,原国家质检总局批准对“端砚”实施原产地域产品保护。

歙砚

歙砚,全称歙州砚,中国四大名砚之一,与甘肃洮砚、广东端砚齐名。产于安徽黄山山脉与天目山、白际山之间的歙州,包括歙县、休宁、祁门、黟县、婺源等县。歙石的产地以婺源与歙县交界处的龙尾山(罗纹山)下溪涧为最优,所以歙砚又称龙尾砚,而龙尾山则是大部分存世歙砚珍品的石料出产地。除此之外,歙县、休宁县、祁门县亦产歙砚。歙砚为历代文人所称道。南唐后主李煜说“歙砚甲天下”;苏东坡评其“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瓜肤而縠理,金声而玉德”;米芾说:“金星宋砚,其质坚丽,呵气生云,贮水不涸”。2004年9月中国轻工联合会和中国文房四宝协会授予歙县“中国歙砚之乡”荣誉称号。

歙石

中国古代四大著名砚石之一,源于今安徽南部的古歙州,故名。主要分布于安徽、浙江、江西三省交界处的歙县、休宁、黟县、祁门、婺源等县境内。具有千姿百态的天然花纹,且多有美纹象征:眉子、罗纹、刷丝、水浪、犀角、鱼子、玉带、金晕等。颜色以黝黑色为主,若以水浸之则显青黑色。一般情况下光泽暗淡,当云母、绿泥石等矿物含量较多,且其颗粒较大时,则显示出强弱不一的珍珠光泽。少数呈绿或青绿色。石质细密、细腻、坚韧、温润。磨墨无声,发墨如油,贮墨久不干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