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朵拉利品网
知识中心
资讯
  • 资讯
  • 产品
  • 供应商
您的位置: 朵拉利品网 >  知识中心 > 包拯清官廉吏的家规家训 包拯的家风家训是什么?
包拯清官廉吏的家规家训 包拯的家风家训是什么?
2020-11-05 23:42:05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包拯的家风家训是什么?



应该是:《诫廉家训》
包拯一生,身居高位,廉洁无私,痛恨贪官污吏,到了晚年,担心后人会出不肖之徒,于是就在家中立了一块石碑,上面镌刻着著名的《诫廉家训》以警戒后人。其意大致是:“凡是包氏后代子孙中有贪污受贿者,不能被称为包氏后代,甚至死后,也不能葬入其家族的墓地中。不遵从此训令者,一概不是包公子孙。”
原文是:包孝肃公家训云:“后世子孙仕宦,有犯脏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共三十七字。其下押字又云:“仰珙刊石,竖于堂屋东壁,以诏后世。”又十四字。珙者,孝肃之子也。
包拯(包公的谥号)在家训中有这样一段话后代子孙做官的人中,如有犯了贪污财物罪而撤职的人,都不允许放回老家;死了以后,也不允许葬在祖坟上。如不继承我的志向,就不是我的子孙后代。"原文共有三十七个字。在家训后面签字时又写道:"希望包珙把上面一段文字刻在石块上,把刻石竖立在堂屋东面的墙壁旁,用来晓喻后代子孙。"原文又有十四个字。包珙,就是包拯的儿子。

3, 包拯家的家训



宋代有名的清官包拯亲自为其子孙后代制定了家训:“后世子孙仕官有犯贼滥者,不得放归本家。亡殁之后,不得葬于大茔之中。不从吾志,非吾子孙。”这一家训告诫子孙做官不能贪赃枉法,否则就驱逐出本家,死后也不能葬在家族祖坟之中。严格清正的家风使包拯的子孙都能居官清廉。而反观如今落马的“老虎”、“苍蝇”,不少存在“家族式”腐败的现象。比如,刘铁男、刘德成的“贪腐父子兵”,又如,山东省供销社原主任矫智仁的“贪内助”,在这些案子里,亲情成了贪腐的催化剂,亲人成了干部堕入贪腐深渊的助推器,而这背后呈现出的就是家风的腐化与堕落。可见,家风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一生。
而要营造出好的家风,笔者认为可以从三方面入手:
一是从家庭入手。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管好自己的家人,将廉洁教育作为家庭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对家属的教育引导,使他们能够摆正自己的位置,以一颗“平常心”对待权力,谨慎交友,自觉抵制不良风气的侵蚀,自觉做到“严于律己、洁身自爱”,让崇廉尚洁、厉行节约的家风成为一种信仰、一种传承。
二是从社区入手。各街道社区党组织要切实担负好培育廉政文化的责任,并层层传导到居民区。以居民区党组织为单位,经常性组织开展廉政教育活动,通过举办廉政讲座、组织廉政故事比赛、发放廉政故事书、书写廉政对联等形式,将廉政、廉洁意识扎根到每一个小家庭之中。
三是从学校、单位入手。学校要适当引入一些“廉政教育”的题材,使学生从小树立不拿公家一纸一笔、不用公家一分一厘的意识,在思想上划清分界线;单位要加强对工作人员的廉政教育,特别是警示教育、案例教育,让工作人员清楚明白贪腐对家庭、对亲人造成的伤害,从情感的角度促使工作人员加强对自身和对家庭的约束,让底线思维真正从单位传递到家庭。

名词解释


包拯

包青天(本名:包拯,又称:包龙图,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杰出清官代表。 包拯性情严峻、刚正不阿,其出任公职时,务求忠诚厚道、廉洁公正、铁面无私,“不爱乌纱只爱民”,深受百姓敬仰。他断案英明刚直,民间多有作品描述其断案故事,如《包公案》等。1062年,包拯因患病逝世,终年64岁。他去世的噩耗传出,朝野震惊,全城尽悼,后获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