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朵拉利品网
知识中心
资讯
  • 资讯
  • 产品
  • 供应商
您的位置: 朵拉利品网 >  知识中心 > 包士通 包青天的父亲是谁?
包士通 包青天的父亲是谁?
2020-11-05 23:40:52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包青天的父亲是谁?



包青天的父亲是包令仪。
包令仪出生于淮南路庐州合肥县东乡(今包公镇)小包村。父包士通,耕读传家,曾为乡村塾师;母宣氏,终身务农。令仪少随父读私塾,太平兴国八年(983年),中癸未科进士,后在京任职。
大中祥符五年(1012年),包令仪任惠安(今福建惠安)县令。三年后回京,先后被授朝散大夫、行尚书虞部员外郎、分帅南京(今河南商丘)上护军、南京留守等职。晚年致仕移家合肥城内居住,妻张氏。包令仪死后,朝廷赠官初为刑部侍郎,父以子拯贵,后赠太保。
有子三:堂、颖、拯。
近年,安徽合肥发现了一块包拯为父亲包令仪立的神道碑。碑上阴刻篆书“宋故赠刑部侍郎包公神道碑”十二字。这既是包拯留下的珍贵文物,又是他力尽孝道的见证。
包拯的青少年时代,刻苦读书,所以在他二十九岁时,便考中了进士甲科。按照宋朝规定,考取进士之后,便可以做官。
包拯被委命为建昌县(今江西永修)知县。但包拯认为父母亲年事已高,应该尽孝奉养双亲,因而请求回到安徽,在和州(今安徽和县)做官。但是,父母亲希望儿子在自己身边,包拯便决定辞职回家,在家孝敬父母多年,直到双亲去世,包拯守丧期满,仍不想离开故土。当时,这种封建孝道,受到家乡人的称道。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包令仪

3, 历史上真实的包青天是什么样的人



戏剧、评书等文艺作品曾把宋朝的清官包拯演绎成包青天,说他是从小没了爹娘,是兄嫂养大的苦孩
其实,历史上的包拯出身于殷实的官宦之家,自幼受到良好的儒家教育,他的父亲包令仪曾在宋太宗时代任职刑部侍郎。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二十八岁考中进士,三十六岁那年出任天长县知县。
因断案出名,庆历元年(1040年),四十岁的包拯调任62616964757a686964616fe78988e69d8331333365666162端州(今属广东肇庆)知府,后屡次升迁,先后任职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开封府尹、枢密副使等官职。
包拯在任内清正廉洁,不畏权贵,执法严格,扬善惩恶,任职开封府尹期间,京师奸佞大为收敛,时有“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之语。
包拯有两个哥哥,大哥包莹、二哥包颖均过早去世,他自然成了包家传宗接代的独苗。
为了陪伴父母,包拯十余年不离开家乡,父母去世后,又守孝三年,直到三十多岁才离开家乡踏上仕途。
包拯有一妻一妾,妻子董氏生长子包繶[yì],先于父亲去世,包繶妻子崔氏生子包文辅,不幸夭折。
包拯五十九岁再得一子,即次子包绶,是他的小妾孙氏所生。
可惜这个孩子五岁的时候,六十四岁的老爹就去世了。
包拯临死前,将小妾孙氏遣回娘家,嘱托儿媳崔氏抚养包绶,崔氏对小叔子视若己出,抚养他长大成人,包绶对嫂子“以母礼侍之”,称呼嫂子为“嫂娘”。
后人把这段历史移花接木到了包拯身上,以讹传讹,包拯就被传言说成是个没娘的孩子了。

4, 包拯有那些后代



高祖
包业,不仕。
包拯曾祖
包袭,不仕,后赠太子少保。
包拯祖父母
祖父:包士通,后因包拯显贵赠太子少傅。
祖母:宣氏,追封冯翊郡太夫人。
包拯父母
包令仪,官至虞部员外郎,后因包拯显贵赠太保。
张氏,追封(阙)阳郡太夫人。
包拯配偶
李氏,包拯原配,早卒。
董氏,包拯继室,后封永康郡夫人。
包拯子女
儿子
包繶,包拯长子,娶崔氏,官至太常寺太祝、通判潭州,先于包拯去世。
包绶,幼名包诞,包拯幼子,出生在媵妾家中,后被崔氏迎回,官至朝奉郎、通判潭州。
女儿
包氏,嫁陕州硖石县主簿王向。
包氏,嫁国子监主簿文效。
请采纳

名词解释


包拯

包青天(本名:包拯,又称:包龙图,999年5月28日-1062年7月3日),字希仁,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北宋名臣,杰出清官代表。 包拯性情严峻、刚正不阿,其出任公职时,务求忠诚厚道、廉洁公正、铁面无私,“不爱乌纱只爱民”,深受百姓敬仰。他断案英明刚直,民间多有作品描述其断案故事,如《包公案》等。1062年,包拯因患病逝世,终年64岁。他去世的噩耗传出,朝野震惊,全城尽悼,后获赠礼部尚书,谥号孝肃。

包令仪

包令仪(960-1033),北宋官员。字肃之,北宋庐州(今安徽合肥)人。北宋名臣包拯的父亲。他自幼刻苦攻读,于24岁考中进士。宋真宗祥符五年(1012)任福建惠安县知县,后来任过朝廷虞部员外郎,掌管冶炼、茶、盐的生产;又曾做过陪都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留守等。天圣八年(1030)左右卒,葬在合肥东门外的螺蛳岗。后朝廷追赠刑部侍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