勋伯格十二音体系 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与勋伯格十二音体系
2020-10-23 07:44:43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与勋伯格十二音体系
十二平均律是音乐的一种定律方式设一根弦长为1,1/2弦长就是该弦音的八度音将这1/2平均分成十二份,但频率和弦长不成正比,也就是说不是连续相加或相减,不能用除法,而是连续相乘,要开方,所以,将1/2开12次方,得到(1/2)^(1/12),用这个数为除数,得到音程相等的12个音,然后划分出7个自然音阶,就是钢琴上的一个八度中的7个白键朱载堉为得到十二平均律需要算两次开平方一次开立方,这就是难得之处而有了12平均律,会有怎样的好处呢?音程相等了,就可以随意转调了,以前我国使用三分损益法,欧洲用五度相生律,都不是平均的音程,所以不能随意转调也可以运用于现代音频处理软件中,比如KTV中的移调,就是音频乘以或除以N个(1/2)^(1/12),关于十二音体系很难一句话说清,你可以看这里如果一定要说他们有什么关系,对不起,我也不是学音乐的,只是碰巧知道一些,我想,十二平均律是所有音乐理论的基础吧,有了12平均律,吉他才能用变调夹,人们唱歌才能换KEY,等等……
2, 朱载堉的十二平均律与勋伯格十二音体系
这里有两个关键词——“律”和“体系”。前者是乐音生律的法则,后者是乐音应用的系统。从这可以看出二者的本质区别。首先简单地谈谈音律的概念,它是一种通过计算发声体音频比例关系来确定乐音音高的方法。如同美术中所讲的“黄金分割”比例,音乐中也有所谓的“黄金比例”,按照这种音频比值来确定的两个乐音的音高,在一起,听起来最为协和。这就是“纯五度”关系上的两个音,人们最先籍由听觉 发现,而后发现这两个音的音频之比(高音比低音)极为接近3:2这个比例关系。这就是最初音乐音律的发轫点。由此产生了最早,也是迄今最为通用的“五度相生律”。在中国古代,发现弦振与气振的发声体长度比,正好是其音频比的倒数,由此产生了三分损益法。古代早期的音乐,由于很少涉及转调,所以五度相生律是最为合理的音乐律法。但到了近代,五度相生律的问题就越发地显现——首先是八度还原,其次是半音的不等(关于这个问题的具体解释,可以自己去搜索相关资料,这里解释起来受篇幅限制,难以几句话说清)。而近现代音乐中转调越来越普遍,五度相生律的这两个问题的存在,就使不同调乐器之间的合奏,以及乐曲转调出现极大的困难。由此,十二平均律应运而生。十二平均律的特点就是八度音程内,任意一个半音距离都是均等的,故也称“十二等程律”,而且其纯五度关系上的两个音的音频比值约为1.498,这与3:2之值1.5极为接近,人耳几乎听不出其中的差异。我国明代朱载堉是最先发现十二平均律的。最初他只为解决五度相生律中八度音不能还原的问题,故采用勾股定理来推算十二律之间的关系。这与西方十二平均律在算法上有一定的区别(直接在八度音程内开12次方),但结果却惊人的一致。十二平均律,由于每个半音距离都完全相等,因此可以很方便地在各个调之间随意转换,不存在半点困难。至于“体系”,则是指乐音体系,是以某种调式为基础来确定乐音之间联系的音乐系统,比如中国传统的五声调式,称为“宫音体系”,现代音乐中主要是以七声的自然大调作为基础调式,称为“自然音阶体系”。所有以上这些乐音体系的相同特征,就是“调式”与“调”的决定作用。在特定的调中,都有一个“主音”,其他的乐音都受主音的支配,处在从属地位。故可以统称为“主音体系”。而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属于“非主音体系”的一中独特的乐音体系。强调每个乐音都具有平等地位,这与传统的“主音体系”有着本质的区别,即使“调”失去了支配作用。也可以称为“半音阶体系”,是一种无调性的乐音体系。
3, 介绍“十二音体系”?
十二音体系音乐》这种音乐于二十世纪由勋伯格在欧洲兴起。十二音乐的体系很难用几句话来说明,简单地说,就是否定性的音乐,他所使用的是十二个半音,作曲时,把十二个半音组成的一个单位称为“音列”或“音组”,规定在一个“音组”中不得有两个相同的音,也不能缺少任何一个音。十二个半音的地位是平等的。任何一个音都是没有关系而独立存在。为了避免产生调性的感觉,在十二个音没有全部出齐之前,任何音不得重复。这任意出现的十二音的次序,就成了发展音乐的母题。 勋伯格1874年生于维也纳,1951年死于洛杉矶。他几乎是靠自学起家的。他是无调性音乐的鼻祖。他早期的代表作作品:《净夜》(1899年) 和《格雷之歌》(1903年)具有浪漫派和印象派的味道。1908年他作了三首钢琴曲是十二音体系作品的开始。 勋伯格在维也纳时期,培养了几位优秀的学生。其中阿尔班·贝尔格将十二音体系的理论发展为抒情式的。代表作有歌剧《沃切克》和弦乐四重奏《抒情组曲》等。他的另一个学生安东·威柏恩是最激进的十二音体系作曲家,他在音响的使用方法上已经预示了走向电子音乐的方向。 勋伯格由于政治原因,于1933年移居美国。贝尔格于1935年去世后,十二音体系音乐逐渐衰落。勋伯格在美国指挥演奏的自己的作品,几乎都是年轻时所写作的。在他的两部管弦乐变奏曲中,其中作品第31号(1928年)是用有组织的十二音组写成。 瓦格纳的无终旋律,使音乐始终处在悬而不决的状态。音乐的稳定性被否定的结果就是传统的音乐思维基础--调性的崩溃。自古以来,大的战争常常是孕育新思想的母体,音乐和思想也是不可分割的。然而到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十二音体系在国际上得到推广。主要作曲家有德国的福特纳以及巴黎的莱包维茨等人。在意大利也有不少同路人。实际上今天的十二音体系已打破了十二音序束缚,许多作曲家以更为自由的方法灵活地使用十二音音组,因此又被称为十二音体系。
名词解释
12
12(十二)是介于11与13之间两位数、自然数,是一个偶数,因数有1、2、3、4、6和12。 日常算数单位中,12个也叫做一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