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茶咬盏视频 什么是咬盏?
2020-10-01 04:30:23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什么是咬盏?
咬盏是古代点茶文化的专业术语,也常见于斗茶描述中。唐代中晚期点茶和分茶已初步形成,而斗茶也随之产生。宋代伴随点茶、分茶的盛行,斗茶也得到很大推广。唐庚在《斗茶记》中写道:“政和二年(1112年)三月壬戍,二三君子相与斗茶于寄傲斋。予为取龙塘水烹之,而第其品。以某为上,某次之。”说明宋人的斗茶常常是相约三五知己,各取所藏好茶,比试技艺和茶品,决出名次,以分高下。古代斗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比试茶汤泡沫保留时间长短,这关系到饼茶原料的好坏和点茶技艺的高低。而质量好的茶,通过较高的点茶技艺,其泛起的汤花(即泡沫)持久,会吸附在盏壁上经久不散,古人称之为“咬盏”。宋代梅尧臣《次韵和再拜》:“建溪茗株成大树,颇殊楚越所种茶。先春喊山掐白萼,亦异鸟觜蜀客夸。烹新斗硬要咬盏,不同饮酒争画蛇。”下图:兔毫盏壁吸附茶汤泡沫。
2, 点茶的点茶法
点茶的过程,其庄严的程度不亚于牧师主持一场小型宗教仪式。在这个过程中,喝茶本身仿佛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喝茶的形式。其中擦拭茶具特别重要。在沏茶之前,主人要擦拭所有茶具,擦拭之前,还要先进行绢巾的操演,主人从腰里拿下白色的绢巾,仔细打量一番,折成三角形,再折小,然后开始擦拭茶罐,擦完茶罐后擦茶勺,横擦一次,竖擦两次;接下来擦清水罐;最后擦茶碗,其程序是:先用热水清洗,然后用绢巾擦干,擦三圈半,最后将茶碗的正面转向自己一方。茶道为日本人提供了另一个世界。这里禁止戴手表,也没有钟;这里不许谈论金钱、女色、生意,不许说长道短,话题仅限于艺术自然。日本的茶道,兴盛于群雄争霸的战国时代,它的起源与发达几乎与日本的武士道同步。这种“茶与刀”互补的现象,从一个角度深刻地揭示了茶道的文化内涵。对于日日征战,生命朝不保夕的武士来说,宁静的茶室是他们心灵的绿洲,在这里他们可以忘却战场的厮杀,生死的烦恼。统治者看到茶道的神奇功能,武将出征时,经常在阵地前沿举行茶事,鼓舞士气。武士们上阵厮杀之前,有一碗茶垫底,就能消除内心的紧张与狂乱。还是应了那句老话:缺什么,补什么。日本是一个资源匮乏、风景优美、天灾频繁的岛国,由此培养了日本人动荡不定的心性,用日本学者的话来说,日本人的性格就像台风,具有“忍从”与“发作”的双重性。茶道为日本人提供了一个独特的精神安乐窝。
名词解释
茶盏
茶盏是饮茶的用具。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它的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饭碗小,比酒杯大。今存于国内的宋代茶盏的品种有兔毫盏、油滴盏、曜变盏、鹧鸪斑。苏东坡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典型地代表了唐宋及以后的文人墨客,将品茶作为精神享受的明显倾向。茶盏在唐以前就已有记载,《博雅》说:\"盏杯子\"宋代时开始有\"茶杯\"之名。陆游就曾写过:“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处置茶杯”的诗句。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
茶末
茶末 chámò呈细粉末状的茶叶,指茶叶的碎末。 在制作茶叶过程中产生的副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