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朵拉利品网
知识中心
资讯
  • 资讯
  • 产品
  • 供应商
您的位置: 朵拉利品网 >  知识中心 > 行营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行营?
行营在古代是什么意思 什么是行营?
2020-06-05 02:21:45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什么是行营?



行营,皇帝出巡临时建立的驻跸处所,又名御营。旧时指统帅出征时办公的营帐或房屋,也指专设的机构。
古代行营的含义:
1.出征时的军营。亦指军事长官的驻地办事处。 北周 庾信 《咏画屏风诗》之十五:“浅草开长埒,行营绕细厨。” 唐 刘长卿《寄李侍郎中丞行营五十韵》:“ 吴 山依重镇,江月带行营。” 清 昭连 《啸亭续录·御营制度》:“定制,护军统领一人,率其属预往相度地势广狭,同武备院卿,司幄及工部官设立行营。” 郭沫若 《请看今日之蒋介石》:“我便赶到总部行营。”
2.移营,指行军。《新五代史·周太祖纪》:“ 威 ( 郭威 )居军中,延见宾客,褒衣博带;及临阵行营,幅巾短后,与士卒无异。”中国近代史资料丛刊《太平天囯·天情道理书》:“令每日行营,五更造饭,天明起程,每人煮一饭包,备带身中,以为午饭。”
3.营求。《史记·淮阴侯列传》:“其母死,贫无以葬,然乃行营高敞地,令旁可置万家。” 清 杜岕 《游嘉善寺》诗:“蹙蹙苦行营,采山如招隐。”
军棋中的含义:
在军棋中行营是子力的活的保护区,在行营中的子力可以免受其他任何子力的攻击,行营里的子每次只能移动一步。

2, 营 在古代是墓的意思吗



释义:
你就要离开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通往金陵的驿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渐渐地向西飘去。
长江两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脚步,青青的绿草也在为你送行。
简介:
刘长卿(约726—786),字文房,河间(今属河北省)入。唐朝著名诗人,工于五言,擅长五律,自称“五言长城”。
盛唐时期,诗人送朋友李判官到润州(今江苏省镇江)去执行军务活动,深厚的友情无以言表,于是诗人创作了这首诗为朋友送行。
原诗:
《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唐代:刘长卿
万里辞家事鼓鼙,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注释:
1、李判官:诗人的一位朋友,任判官一职。
2、润州:州名,在今江苏镇江市。
3、行营:主将出征驻扎之地。
4、事鼓鼙(pí):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
5、金陵: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但唐代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润州。
6、楚云西:古代楚国地方的西部,这里指送别的所在。
7、行客:过客;旅客。
8、草色青青:形容草长得好(多用于形容春天的美景)。
“万里辞家事鼓鼙”是说李判官将要辞别家人与亲朋好友,不远万里到润州去从事军务。深厚的友情,倾注于这首情意依依的诗中。
前二句先写出分别之因与所到之地,首句句内倒装,应是“辞家万里事鼓鼙”,“万里”径置句首,突出此行迢迢,是为长离之别,为下文作了铺叙。
“事鼓鼙”,指从事军务,“金陵(润州)驿路”是驰马赴往所在,但并非目的地,只是临时驻扎的“行营”,还将继续奔赴“楚云西”,即安徽淮南一带,古属楚地。而次句含示:将取道金陵行营
还将向西边的楚地进发。不说楚地,而说“楚云”,意在明辞家“万里”之遥,透出诗人眺望远方,关切友人征途迢迢的行程。上二句意绪明白,就空间的遥远叙写别意,末二句再从时间角度向前一层,说明挥手匆匆。“江春”有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之伤思。
“草色青青”含“萋萋满别情”式的意绪,触动“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的情怀,这于作者,自所难免。然而这里抛开送者之情,而着眼于别者之意。既觑定行者,又不落言筌。
说“江春不肯留行客”似乎它原来能留行客,而此番却故意“不留”了。从军者别得急急,送别者却情思深深,希望再有个“劝君更进一杯酒”的小叙机会,种种情意,见于言外。
因此,末句的“草色青青送马蹄”,既是指江春不仅家乡固有,而且,一眼望去,春色不尽、青青无际,将护送着友人伴其而去。另一面惜别、欲留的情意,也随着这无尽的青青草色展开,难舍难别的友情转化为青草对马蹄的依恋。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送李判官之润州行营

名词解释


润州

润州区位于江苏省 镇江市区西南部,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镇江的主城区和行政中心所在地 。润州区位于 长江、京杭大运河交汇处,地处中国经济最活跃的长三角核心区域,是润扬长江大桥的南“桥头堡”, 京沪铁路、 京沪高铁、沪宁城铁镇江站及沪宁高速、扬溧高速镇江出入口均在区内。 润州是“山水镇江”、“生态镇江”、“人文镇江”的缩影,境内有4A级风景名胜区—— 金山、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评为文化遗产保护优质奖的历史文化街区——西津渡等。润州区连续五年获得“江苏省平安区”称号。

青青

青青是古龙武侠小说《圆月弯刀》中的女主角,魔教教主的孙女,丁鹏之妻。 她温柔体贴、善解人意,毫无保留的爱着丁鹏,愿意为丁鹏做任何事。

判官

判官,中国传说百鬼之一。官名,隋使府始置判官。唐制,特派担任临时职务的大臣可自选中级官员奏请充任判官,以资佐理。唐睿宗以后,节度、观察、防御、团练等使皆有判官辅助处理事务,亦由本使选充,非正官而为僚佐。五代州府亦置判官,权位渐重。宋代于各州府沿置,选派京官充任称签书判官厅公事,省称“签判”;各路经略、宣抚、转运和中央的三央、群牧等使府及州。元各路总管府、散府及州皆有判官。明府州有通州,清代改为州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