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朵拉利品网
知识中心
资讯
  • 资讯
  • 产品
  • 供应商
您的位置: 朵拉利品网 >  知识中心 > 王羲之小楷书法金刚经 王羲之的金刚经哪个版本好
王羲之小楷书法金刚经 王羲之的金刚经哪个版本好
2020-05-30 22:45:44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王羲之的金刚经哪个版本好



德风堂:从古至今有不少书法名家写过《金刚经》。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所书楷书《金刚经》是罕见的一种。
王羲之的行书平和简静,遒丽天成,唐代诸帝都好王字,于是集字刻石之风盛极一时,而《金刚经》是一重要集王字石刻。《集王羲之书金刚经》原石刻在陕西西安兴唐寺,后寺毁石佚,故世传佳拓极少,本帖为宋拓本,墨色如新,锋棱宛在,比较完整地保持了王字的风貌。
柳公权早年曾广采众家之长,而且特别注意向前辈书家学习。从《金刚经》中,我们可以看出他取法诸家的痕迹。
由苏东坡手书的《金刚经》,集佛学至尊《金刚经》高深哲理与文坛泰斗苏东坡传神书法于一体,为中国历史上罕见的书法极品。
文征明以小楷名垂海内,古人评曰“小楷师二王,精工之甚。”文徵明的小楷特别精细工整,法度谨严、笔锋劲秀、体态端庄,风格清秀俊雅,晚年八十岁以后的小楷,尤其见功夫。此金刚经是文征明暮年所书,可谓老而益纯。
明代大书法家董其昌所书楷书《金刚经》是罕见的一种。《明史》本传载其“以善书称”、“通禅理”。书法主张柳公权“心正则笔正”之说;又借佛法阐述书法之“八还说”,可惜,融汇其“八还”书法思想精品《金刚经》很少为书家所知,未见著录,唯收于即墨杨氏《承贵堂法帖》;又因董书多行草,其楷书唯此经保留为多,正是吉光片羽,弥足珍贵。今补其残损,使还原书风貌,或可从中领悟董氏禅理书法之三昧。

2, 哪个书法家写隶书金刚经



1.(晋)王羲之,《集王金刚经》.唐人在集王羲之书《圣教序》之后,又集了《新集金刚经》(和鸠摩罗什的译本不太一样,是个姓杨的人,对六种译本增删之后的版本,号称“七译本”)。所以这字虽然是王羲之的,但并不是王羲之抄写的。因为每个字都是王羲之的,所以,还是把它排在了第一位。
2.北齐,泰山经石峪,泰山上镌刻着北齐时代(约1400年前)的《金刚般若波罗蜜经》的部分经文,字径50厘米,原有2500多字,现尚存1067个。
3.唐,柳公权《金刚经》。是柳公权早期的书法作品,原石于宋代已被毁,现仅见敦煌石窟发现的“唐拓孤本”。有人根据柳公权各个时期的作品对照,怀疑这是仿作。但这作品的确可以反映出柳骨的特点。
4.唐代懿宗咸通九年(868年)雕版印刷的一份《金刚经》。这是由六个印张粘接起来的十六米长的经卷。卷子前边有一幅题为《祗树给孤独园》图画。内容是释迦牟尼佛在祗园精舍向长老须菩提说法的故事。卷末刻印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王?为二亲敬造普施"题字。
5.宋,苏轼。苏轼深受儒释道三教影响,其中佛学根基很深,与佛印又是朋友。苏轼的书法也是宋四家之首。
6.宋,黄庭坚。同样身为宋四家之一。记得林清玄曾写过一篇黄庭坚梦到回前世的家吃芹菜面的散文,大家有兴趣可以搜来看看。
7.宋,张即之。张即之是南宋的书法家,张即之书法深受唐人影响,初学欧阳询、褚遂良和颜真卿,后转师米芾,参以汉隶及晋唐经书,加上受禅宗哲学思想的影响,故形成一种独特的书法艺术风格。
8.元,赵孟頫。这个大家熟悉,楷书四大家之一。姓宋朝的姓,作元朝的官。这好像一向不太为人们所称道,所以有人说赵体的字也没骨气。但说归说,赵体还是继承了王羲之的俊逸,而且启功先生的字越看越觉得和赵体有渊源。
9.元,顾善夫。没听说过这个人,只知道是一位书法家,元朝的,字受赵孟頫影响。其他的,网上不太好搜。
10.明,文征明。这个名气大,江南四大才子。据说他当初因为字不好,没考上举人。索性不再科举了,就专心练字,每天都写一遍《千字文》,后来字大有长进。这本字帖已经到手了,真是蝇头小楷。据说文征明一生多次抄写《金刚经》,可见这对他不算什么。
11.明,董其昌。他抄写的《金刚经》应该是字最大的了,挥笔即舒展有力,又如行云流水。
12.明,傅山。梁羽生的《七剑下天山》等小说,里面的傅青主----医学、儒学、佛学、诗歌、书法、绘画、金石、武术、考据等无所不通。
13.清,康熙。清朝皇帝的字,都感觉比较绵软,虽然是马上打天下,但看起来还是挺有文气的。这是康熙临董其昌的,可见,董其昌也多次抄写过《金刚经》。康熙抄《金刚经》是为母亲祈福的。清朝的孝道可见一斑。
14.清,金农。金冬心作为扬州八怪之一,虽然没有郑板桥有名,但也是真材实料。这字看起来虽拙,可功力想当深厚。
15.雍正。雍正抄的《金刚经》好像是最接近草书的。当初有个历代皇帝、领导人的帖子,我记得雍正的字挺大气的,这可能是他早起的作品,比较文气。雍正如果不是被杀死的,大概就是被累死的。编圆明园教材,知道了他是清朝最勤政的一个皇帝。对别人不放心,就是这个后果。所以,当皇帝以后,应该没时间抄了。
16.清,翁方纲。翁方纲的书法主要学习唐楷,初学颜真卿,后专学虞世南和欧阳询,尤其用功于欧阳询的《化度寺碑》,他的行书主要学习米芾、董其昌及颜真卿。翁氏学书强调笔笔有来历,有个他与刘庸互相讥评的故事,翁方纲的女婿是刘庸的学生,他让女婿:“你问问你老师,那一笔是古人的?”女婿问了,刘庸说:“你问问你岳父,哪一笔是自己的?”
17.清,林则徐。不多说了,笔笔带着正气。
18.清,印光法师。印祖最著名的是定了净土宗的五经一论。熟悉净空法师的人,对印祖一定不陌生。这里给大家欣赏一下他的书法。从字中即能看出正觉与慈悲。想象不出极乐世界样子的人,可以看看印祖抄的经。
19.民国,弘一法师。弘一法师最著名的是那首《送别》,然后是丰子恺配画的《护生画集》。这是我的了解。近年来,弘一法师名气很高,就不赘述了。
20.民国,溥儒。一直以为满族第一书法家是启功先生。溥儒的字也独具风骚。虽然他是清皇族人,但主要生活的时代已是民国。

名词解释


金刚经

《金刚般若波罗蜜经》来自印度的初期大乘佛教。因其包含根本般若的重要思想,在般若系大乘经中可视为一个略本;本经说“无相”而不说“空”,保持了原始般若的古风。本经六种译本中,通常流通的是鸠摩罗什的初译。如印顺法师所说,此后的五译是同一唯识系的诵本,比如菩提流支、达摩笈多等,都是依无著、世亲的释本译出;只有罗什所译为中观家(般若系)的诵本。又如吕澂说,罗什传龙树的般若学,所以能“心知其意”;到玄奘新译般若经,《金刚经》其实已“面目全非”了。 《金刚经》在印度有唯识家(无著、世亲)的论释。传入中国,三论、天台、贤首、唯识各宗都有注疏;然而中国佛教深受真常唯心一系大乘的影响,各宗表面上阐扬《金刚经》,实际上阐扬常住佛性和如来藏。又在三教合流环境下,明清以来,三教九流都来注解《金刚经》,杂合浓厚的真常理论和儒道信仰。又受密教影响,《金刚经》被附加密咒形成读诵仪轨。此外,民间还出现各种离奇的灵验感应录。般若经典《金刚经》被真常化、儒道化、迷信化之中,在中国特别盛行起来。

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琅琊临沂(今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东晋时期著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代表作有《兰亭序》。 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

董其昌

董其昌(1555—1636),字玄宰,号思白、香光居士,松江华亭(今上海闵行区马桥)人,明代书画家。万历十七年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至南京礼部尚书,卒后谥“文敏”。 董其昌擅画山水,师法董源、巨然、黄公望、倪瓒,笔致清秀中和,恬静疏旷;用墨明洁隽朗,温敦淡荡;青绿设色,古朴典雅。以佛家禅宗喻画,倡“南北宗”论,为“华亭画派”杰出代表,兼有“颜骨赵姿”之美。其画及画论对明末清初画坛影响甚大。书法出入晋唐,自成一格,能诗文。北京大学教授、引碑入草开创者的李志敏评价:“董其昌主张学古变古,但在书法神韵问题上的迷信观念,却比古人尤有过之”。其存世作品有《岩居图》《明董其昌秋兴八景图册》《昼锦堂图》《白居易琵琶行》《草书诗册》《烟江叠嶂图跋》等。著有《画禅室随笔》《容台文集》《戏鸿堂帖》(刻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