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高中侯氏制碱法的详细过程
(1)NH3+H2O+CO2=NH4HCO3(2) NH4HCO3+NaCl=NH4Cl+NaHCO3↓ (3)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即:①NaCl(饱和)+NH3+H2O+CO2=NH4Cl+NaHCO3↓ ②2NaHCO3=加热=Na2CO3+H2O+CO2↑氨气与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一分子的碳酸氢铵,这是第一步。第二步是:碳酸氢铵与氯化钠反应生成一分子的氯化铵和碳酸氢钠沉淀,碳酸氢钠之所以沉淀是因为他的溶解度较小。 根据 NH4Cl 在常温时的溶解度比 NaCl 大,而在低温下却比 NaCl 溶解度小的原理,在 278K ~ 283K(5 ℃~ 10 ℃ ) 时,向母液中加入食盐细粉,而使 NH4Cl 单独结晶析出供做氮肥。 此法优点:保留了氨碱法的优点,消除了它的缺点,使食盐的利用率提高到 96 %; NH4Cl 可做氮肥;可与合成氨厂联合,使合成氨的原料气 CO 转化成 CO2 ,革除了 CaCO3 制 CO2 这一工序。
2, 高中化学 求侯氏制碱法原理和简单流程的知识点!!!以及侯氏与索氏...
原理侯氏制碱法的原理是依据离子反应发生的原理进行的,离子反应会向着离子浓度减小的方向进行。也就是很多初中高中教材所说的复分解反应应有沉淀、气体和难电离的物质生成。他要制纯碱(Na2CO3),就利用NaHCO3在溶液中溶解度较小,所以先制得NaHCO3,再利用碳酸氢钠不稳定性分解得到纯碱。要制得碳酸氢钠就要有大量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所以就在饱和食盐水中通入氨气,形成饱和氨盐水,再向其中通入二氧化碳,在溶液中就有了大量的钠离子、铵根离子、氯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这其中NaHCO3溶解度最小,所以析出,其余产品处理后可作肥料或循环使用。分析一下整个过程原料是NH3和CO2以及食盐水发生的反应为:NaCl + NH3 + CO2 +H2O → NaHCO3↓+ NH4Cl进入沉淀池以后,得到NaHCO3进入煅烧炉,煅烧后得到Na2CO3和CO2,CO2进入循环II,所以X是CO2,沉淀池中的母液为食盐水、NH3、Na2CO3和NH4Cl的混合物所以可以再次进入沉淀池,其中食盐水是循环利用的NH4Cl通过食盐细粉的同离子效应而析出了得到了铵肥,由于NH3被消耗了,所以需要再次补充氨气所以侯氏制碱法中循环利用的是CO2和食盐水好处是产生纯碱的同时,产生了铵肥,同时氯化钠的利用率比较高 索氏制碱法分析一下整个流程:原料也是NH3、NH3和食盐水发生的反应为:NaCl + NH3 + CO2 +H2O → NaHCO3↓+ NH4ClCO2是由CaCO3煅烧得到的,产物同时还有CaO在母液中含有的成分为NaCl、NH3、Na2CO3还有CaCl2等其中排除液W包含CaCl2和NaClCaO和母液中的NH4Cl结合又生成了NH3可以循环利用,即Y为NH3主要区别:索维尔制碱法===原料利用率低,有CaCl2副产物,几乎无用 和侯氏制碱法--原料利用率高,副产物NH4Cl,肥料
名词解释
CO2
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是一种碳氧化合物,是空气中常见的化合物。常压下为无色、无味、不助燃、不可燃。略溶于水中,形成碳酸,碳酸是一种弱酸。 二氧化碳一般可由高温煅烧石灰石或由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得,主要应用于冷藏易腐败的食品(固态)、作致冷剂(液态)、制造碳化软饮料(气态)和作均相反应的溶剂(超临界状态)等。研究表明:低浓度的二氧化碳没有毒性,高浓度的二氧化碳则会使动物中毒。
NH4Cl
氯化铵(氯铵)是指盐酸的铵盐,多为制碱工业的副产品。含氮24%〜26%,呈白色或略带黄色的方形或八面体小结晶,有粉状和粒状两种剂型,粒状氯化铵不易吸湿,易储存,而粉状氯化铵较多用作生产复肥的基础肥料。 属生理酸性肥料,因含氯较多而不宜在酸性土和盐碱土上施用,不宜用作种肥、秧田肥或叶面肥,也不宜在忌氯作物(如烟草、马铃薯、柑橘、茶树等)上施用。氯化铵用于稻田肥效较高而且稳定,因为C1既可抑制稻田硝化作用,又有利于水稻茎秆纤维形成,增加韧性,减少水稻倒伏和病虫侵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