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朵拉利品网
知识中心
资讯
  • 资讯
  • 产品
  • 供应商
您的位置: 朵拉利品网 >  知识中心 > 行森为什么一定要顺治出家 劝顺治皇帝出家的行森大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好人还是坏人?
行森为什么一定要顺治出家 劝顺治皇帝出家的行森大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好人还是坏人?
2020-05-25 14:24:08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劝顺治皇帝出家的行森大师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好人还是坏人?



行森是好人还是坏人,无法一概而论,其基本情况如下:
清初高僧―—行森(1614~1677), 字慈翁,号茆溪,俗姓黎,惠州博罗人,明末刑部侍郎黎绍爵之子。他少年通内外使,随父进京以恩荫入国学。后随罗浮华首台道独禅师出家,再往浙江云门寺参学于雪桥圆信,赴湖州报恩寺谒玉琳通琇禅师,成为临济宗(禅宗内五宗派之一)传人。清顺治十七年(1660),行森随师应诏入宫说法,为顺治皇帝剃度出家。顺治不久病逝,行森又为顺治皇帝遗体进行火化。康熙十六年(1677),行森迁化于杭州华严寺,终年64岁。
从以上可以看出,行森是明末刑部侍郎黎绍爵之子,清初是反清复明比较活跃的阶段,而行森又是明臣之后,所以他劝顺治出家或许是出于政治目的,也或许是出于佛法,是好是坏,无法一概而论。
顺治十七年(1660年)八月十九日,董鄂妃病逝于承乾宫,福临陷入了痛苦之中,而政治上的苦闷也困扰着他。这时只有佛法使他还有所寄托,所以他再萌生出出家之念。大约在九、十月之交,福临决心出家,由茆溪森剃度成了光头天子。十月十五日,茆溪森本师玉林通琇禅师奉诏到京,听说他的徒弟已为皇帝剃发,勃然大怒,立即命令众人堆积柴火准备烧死茆溪森。因此他劝福临说:“如果以尘世之法论的话,皇上应该永远坐在皇位上,上可以安定圣母的心,下可以使得民众安居乐业;如果以出世之法论,皇上也应该永久做君主帝王,对外可以保护操持佛法的人,对内住一切大权菩萨智所住处。”福临听从了他的谏议,允许蓄发,暂时罢了出家的念头。 茆溪森也因此免于被烧死,当月便离开京京城回南方去了。福临虽然不再出家,但内心已然完全受到了佛法的熏陶。

2, 行森是什么样得人,他真的劝说顺治出家吗



1、顺治当时受到比较大的心里打击,自己有想法出家。
2、能够度化一位皇帝出家,是很大的功德。
3、顺治是行森的弟子,帮助顺治解脱也是他的责任。
一、行森简介
清初高僧―—行森(1614~1677), 字慈翁,号茆溪,俗姓黎,惠州博罗人,明末刑部侍郎黎绍爵之子。他少年通内外使,随父进京以恩荫入国学。后随罗浮华首台道独禅师出家,再往浙江云门寺参学于雪桥圆信,赴湖州报恩寺谒玉琳通琇禅师,成为临济宗(禅宗内五宗派之一)传人。清顺治十七年(1660),行森随师应诏入宫说法,为顺治皇帝剃度出家。顺治不久病逝,行森又为顺治皇帝遗体进行火化。康熙十六年(1677),行森迁化于杭州华严寺,终年64岁。
二、《康熙帝国》简介
《康熙王朝》是2001年中国大陆拍摄的一部大型历史电视连续剧,是由导演陈家林、刘大印执导,陈道明、斯琴高娃 、 茹萍、李建群、高兰村等主演。原名《康熙帝国》,一共50集,它是在二月河的小说《康熙大帝》的基础上改编的,其背景故事是清朝世祖顺治帝的末年和圣祖康熙帝在位时的事迹。该剧从顺治皇帝哀痛爱妃董鄂妃病故时讲起,直至康熙在位六十一年驾崩而止。第一次以正剧的角度浓墨重彩刻画了清朝初期康熙皇帝充满传奇的一生。
46集的《康熙王朝》在中国内地开播前,它的50集版本已在台湾和香港播出,均取得了相当高的收视纪录。在内地,《康熙王朝》的收视率达到了13%,全面超过了《雍正王朝》和《大宅门》的收视率。
2011年12月,《康熙王朝》获得中国电视剧产业二十年“百部优秀电视剧”奖。

3, 顺治为什么要出家?



行森和尚劝说顺治入空门用意有三
一:顺治皇帝在爱妃去世后,极度悲痛,几次欲寻短见。行森和尚和顺治私交甚厚,不想看到顺治殉情,古人说佛能静心所以就积极劝说顺治出家。
二:行森和尚在当时的佛教宗教中,地位平庸,默默无问。所以他要做一件大事,惊天地泣鬼神。恰好顺治死了老婆,万念具灰。难道还有比让皇帝出家更能扬名立万的事情吗。
三:佛说,人是平等的,所有人皆可入佛教。可是从古至今,有谁见过皇帝当和尚。所以劝顺治入佛可以显示出佛法万能。

名词解释


顺治

顺治(1644年-1661年),是清朝第三位皇帝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1638年-1661年)的年号,共使用十八年。 顺治年间属清朝早期,当时民族矛盾比较尖锐,发生了“剃发易服”“文字狱”等重大历史事件。

行森

行森(1614~1677),汉族, 字慈翁,号茆溪,俗姓黎,惠州博罗人,清初高僧。他是临济宗传人,帮助过顺治皇帝剃度出家。

和尚

和尚(梵语upādhyāya,巴利语upajjhāya),佛教术语,又作和上、乌社、优佛佗等。意译力生、近诵、依学、大众之师。在藏传佛教中称堪布或堪钦。 他是佛教中人出家时的亲近师,又称亲教师。一位比丘有一位“和尚”,与两位“阿阇黎”,分别授予他十戒和具足戒,这位比丘是其“和尚”的法统继承者。后世佛教沿用为弟子对师父之尊称,又用以指称德高望重之出家人,或用以称呼寺院的住持方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