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常见的那些鱼能吃生鱼片~~~~
其实做生鱼片的鱼在品种选择上并没有太多的讲究,只要是新鲜的鱼就可以。在中国古代,生鱼片是一种很流行的食物,叫做鱼脍或鱼鲙,(“脍”字指切细的生肉,也可表示把肉切细的动作),有文字记录的历史可上溯到周宣王五年,即公元前823年。最早的生鱼片是鲤鱼,而名气最大的生鱼片是鲈鱼。不过顶级的生鱼片是鲻鱼,即俗称的乌鱼。唐人杨晔在他的《膳夫经》中把适合做生鱼片的鱼分成三个等级:列入头等的只有鲫鱼,次等的有鯾鱼、鲂鱼、鲷鱼和鲈鱼,再次等的包括鲚鱼(风尾鱼)、味鱼、魿鱼、黄鱼(中华鲟)和竹鱼。其它鱼在他眼里都不入流。杨晔的观点是否正确,见仁见智,各人口味不同,似乎不能一概而论。杜甫吃过鲂鱼做的生鱼片后,曾赞美“鲂鱼肥美知第一”,北宋诗人刘攽也称道“鲂鱼如玉鲙第一”,而清代名医王士雄主张做生鱼片“青鱼最胜”。上面提到的鱼类当中,鲻、鲷、魿是海鱼,鲤、鲫、鲂、青、鯾、味、竹是河鱼。黄鱼为咸、淡水两栖鱼类。鲈、鲚也是海鱼,但在生殖季节,要洄游到内河的淡水里产卵,产地主要在淡水区域。由此可见,做生鱼片要用什么鱼,并没有太多的讲究。当然,以上所说的是中国古代的生鱼片,跟日本料理中的生鱼片是不太一样的。中国生鱼片称鱼脍,而日本生鱼片通常叫刺身。两者有所不同。取材上,剌身大多用海鱼,而鱼脍多用河鱼,或在淡水区域中捕获的洄游海鱼。这个不同可能是由地理因素造成的。另外制作上,鱼脍极其讲究刀法,讲究切得愈薄愈好,有时进一步切成细丝,称做“脍缕”;而剌身,除了河豚剌身等几种切得其薄如纸,可以透视盘面的花纹外,其余多是鱼肉条块,不是很考刀工。所以现在餐饮中的生鱼片一般做刺身多于鱼脍,是因为难度没那么高。材料上多选海鱼,也是因为海鱼的刺比淡水鱼少,没那么难处理。总而言之,做生鱼片的鱼,种类不论,新鲜就好,相对而言以冷水鱼更佳,因为冷水鱼的脂肪含量更高,肉质的口感也就相对细腻。
2, 刺身最常用的材料是鱼,而且是最新鲜的鱼。
三文鱼(学名是鲑鱼):分为冰鲜和急冻两种,冰鲜三文鱼的口感相对嫩滑鲜美,而急冻三文鱼的口感比较粉,没有那么鲜甜。北极贝:其实属于熟食,在深海捕捞起来以后经过高温消毒之后急冻。金枪鱼:现在市场上卖的很多是从泰国过来的,分几个级别,AAA是最好的,然后依次是AA,A,AAA的金枪鱼入口鲜嫩肥美,少筋,口感最舒服。然后比较常见的海产品刺身有章红鱼,深海八爪鱼,进口法国生蚝,海胆,北极甜虾。另外还有一些淡水鱼也可以作为鱼生,但是寄生虫比较多,建议少吃。
名词解释
生鱼片
生鱼片又称鱼生,古称鱼脍、脍或鲙,是以新鲜的鱼贝类生切成片,蘸调味料食用的食物总称。生鱼片起源于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后传至日本、朝鲜半岛等地,在日本是很受欢迎的食物。生鱼片制作简单,食用可口,营养丰富。但同时也从两个方面来权衡利弊:从营养学角度说,生鱼片没有经过传统的炒、炸、蒸等烹饪方法,因此营养物质完全没有流失,是一道极富营养的菜肴,但是从卫生角度考虑,如果生鱼片没有经过很好地处理,会成为人们患传染病的根源。
海鱼
【词语】:海鱼【注音】:hǎi yú【释义】:生活在海里的鱼,如带鱼、黄鱼等。
淡水
淡水街道,别名淡水镇,是惠阳区人民政府所在地,地处广东省惠州市惠阳区沿海,是著名的侨乡。 淡水街道历史悠久,全镇总面积83平方公里,是珠三角经济区重点卫星镇,惠阳区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