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朵拉利品网
知识中心
资讯
  • 资讯
  • 产品
  • 供应商
您的位置: 朵拉利品网 >  知识中心 > 十三块红色根据地 全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
十三块红色根据地 全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
2020-05-12 21:23:38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全国十三块红色革命根据地



1.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3.川陕革命根据地
4.五指山革命根据地
5.鄂豫皖革命根据地
6.宁海革命根据地
7.右江革命根据地
8.湘赣革命根据地
9.广东革命根据地
10.陕甘宁革命根据地
11.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12.闽浙赣革命根据地
13.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2, 中国共产党有多少个农村红色根据地呢?



革命老区划定标准
曾经有党的组织,有革命武装,发动了群众,进行了打土豪、分田地、分粮食、牲畜等运动,主要是建立了工农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坚持半年以上时间的。包括⑴建立过苏维埃政权,分管过土地的地区;⑵只建立过苏维埃政权,尚未分配过土地的地区。
根据地游击区划定标准:
曾经有党的组织,有革命武装,发动了群众,进行了减租、减息运动,主要是建立了抗日民主政权并进行了武装斗争,坚持一年以上时间的。
包括:
⑴苏维埃政权撤退后,党和党所领导的武装,进行武装活动的地区;
⑵抗日战争时期所开辟的游击区。这种地区时间长短不一,长达十多年,短则二、三十年,一般都没有建立过革命政权,但有党领导的武装,有农会等群众组织。
⑶解放战争开始至南下大军渡江(1949年4月)以前开辟的游击区,达一年以上时间的地区。渡江以后开辟的游击区不算老游击区。
知名革命老区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的革命根据地
土地革命战争前半期,革命根据地的创立、发展可分为两个阶段:(一)从大革命失败到第一批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创立(1927年8月至1930年夏);(二)革命根据地在红军第三次反“围剿”斗争和党内反对“立三路线”的斗争中巩固和发展(1930年夏至1931年秋)。
土地革命战争后半期,革命根据地的发展、演变可分为三个阶段:(一)从“九一八”事变到中央红军主力长征前(1931年9月至1934年冬);(二)红军长征时期;(三)从中央红军长征胜利到全国抗日战争爆发前。
共计17块革命根据地,分布如下:
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2、湘赣革命根据地3、中央革命根据地4、闽东、闽南、闽中革命根据地
⒌湘鄂西革命根据地6、通海如泰革命根据地7、鄂豫皖革命根据地8、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
⒐闽浙赣革命根据地10、川陕革命根据地11、湘鄂赣革命根据地12、鄂豫陕革命根据地
⒔左右江革命根据地和滇黔桂边游击区14、西北革命根据地15、海陆丰和东江革命根据地
⒗南方三年游击战争根据地17、琼崖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时期的抗日根据地
抗日根据地都是在艰苦卓绝的抗日斗争中创建和发展起来的,并经历了一个曲折复杂的过程。1937年11月下旬至1938年10月下旬,是抗日根据地的初创阶段。1938年10月下旬至1941年3月,是抗日根据地的发展阶段。1941年4月至1942年底,是抗日根据地的退缩和坚持阶段。1943年1月至1945年9月,是抗日根据地的恢复和扩大阶段。
共计18块抗日根据地,分布如下:
⒈陕甘宁抗日根据地2、淮南抗日根据地 3、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4、皖江抗日根据地5、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⒍浙东抗日根据地 7、晋绥抗日根据地 8、广东抗日根据地 9、山东抗日根据地10、琼崖抗日根据地
⒒苏北抗日根据地12、鄂豫皖湘赣抗日根据地13、苏中抗日根据地14、河南抗日根据地15、苏南抗日根据地
⒗闽浙赣抗日游击区17、淮北抗日根据地18、东北抗日游击区。

名词解释


根据地

《根据地》是一部由中央电视台制作的大型文献纪录电影,改编自李延国、李庆华撰写的同名长篇党史报告文学。

革命

革命,本义指变革天命,后词义扩大,泛指重大革新,不限于政治。因古代认为天子受天命,故更替朝代,谓之革命。最早见于《周易·革卦·彖传》:“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命”原本用于君主制朝代之变革,日本人将之略微扩大语义,亦用于共和制变革君主制,如率先称呼孙中山等人为“革命党”。清末,“革命”词义更加扩大,泛指重大革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