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虎牢关之战
概说】 版本一:是指东汉末年三国时期的五位将领。他们在十八路诸侯联合讨伐董卓时,为了国家的安危,不顾性命勇往直前,于虎牢关被华雄与吕布所斩杀,他们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们能够说:“我整个的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汉献帝的解放而斗争。”他们分别是:潘凤、武安国、方悦、俞涉、穆顺。版本二:三国时期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淮南虎袁术(字公路)、东北虎袁绍(字本初中)、华南虎袁遗、剑齿虎袁逢、爪哇虎袁涣5位将军在虎牢关下与董卓军冲杀。当两军相持不下之时,袁术、袁逢屡施妙计,以杨松、一醉等为细作打入敌军之中,使白马、索命等击敌之侧,敌军不战自乱,最终击败敌军,创造了中国战争史上一个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兵家奇谈。
2, 虎牢关在哪里
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境内。虎牢关,又称汜水关、成皋关、古崤关,是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位于今河南省荥阳市市区西北部16公里的汜水镇境内。虎牢关作为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因周穆王在此牢虎而得名。此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大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历史上许多军事活动均发生于此。春秋鲁隐公五年(前718年)击败燕师于此。战国时期齐、楚、燕、韩、赵、魏六国驻兵虎牢关和秦国对抗。楚汉争霸时(前203年),刘邦、项羽在此争城夺关。唐代李世民大战窦建德、宋建炎二年(1128年)岳飞大破金兵于竹芦渡。一直到元、明、清,虎牢关仍是鏖战纷繁,时闻杀声。虎牢关为历史上的古战场,留下了很多可供观瞻的历史遗迹名胜。李世民和窦建德虎牢关之战:公元620年7月,李世民率军攻打洛阳郑帝王世充,王世充向占据河北的夏帝窦建德求助,窦带领30万大军一路攻陷管城(今郑州),推进到牛口(今荥阳牛峪口)。 李世民深知武牢关的重要,带领3500人迅速占据虎牢关,以阻窦建德西进,切断了窦与王世充的联系。 李世民据武牢关之险,闭门不出,与窦建德打起消耗战;又悄悄派一支部队截断窦军粮草;随后牧马黄河北岸,装出已无粮草的迹象,引诱窦军发动最后的进攻。 窦建德果然上当,在汜水东岸摆开二十余里阵势,欲与唐军决战。谁知李世民让军队闭门不出,等到窦军疲惫不堪正泄气的时候,猝不及防地杀出,最终生擒窦建德,为唐王朝的建立赢下了关键的一仗。参考资料:搜狗百科-虎牢关
名词解释
虎牢关
虎牢关(又称汜水关、成皋关等)位于河南省荥阳市汜水镇,因周穆王曾将进献的猛虎圈养于此而名虎牢。 虎牢关是洛阳东边门户和重要的关隘,此关南连嵩岳,北濒黄河,山岭交错,自成天险,为历代兵家必争之地。虎牢关是历史上的古战场,众多军事活动遗留下许多历史遗迹名胜,如吕布城、跑马岭等。
窦建德
窦建德(573年-621年),祖籍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市),贝州漳南(河北故城县,另一说山东武城县)人,东汉大司空窦融17世孙,辽东宣王窦拓玄孙。隋末河北农民起义军领袖。 窦建德世代务农,曾任里长,尚豪侠,为乡里敬重。大业七年,隋炀帝募兵征讨高句丽,窦建德在军中任二百人长。目睹兵民困苦,义愤不平,遂抗拒东征,并助同县人孙安祖率数百人入漳南东境高鸡泊,举兵抗隋。及后,窦建德家人被隋军杀害,乃率部众二百人投清河人高士达的起事军队。先后击败魏刀儿、宇文化及、孟海公等,建立夏国,称雄河北。武德四年(621年)五月,为救王世充,在虎牢关一役被李世民击败并被俘,同年被唐高祖处死于长安。
李世民
李世民(598年1月28日-649年7月10日),出生于武功别馆(今陕西武功),唐高祖李渊次子,唐朝第二位皇帝,被尊为“天可汗”。 李世民聪明果断善于用兵,为唐朝的统一立下赫赫战功。武德九年(626年7月2日)发动“玄武门之变”被立为太子,登基后对内以文治天下,开创贞观之治;对外开疆拓土,为唐朝盛世奠定基础。贞观二十三年(649年7月10日)驾崩,庙号太宗,葬于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