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朵拉利品网
知识中心
资讯
  • 资讯
  • 产品
  • 供应商
您的位置: 朵拉利品网 >  知识中心 > 绍兴纺织企业排名 绍兴市纺织企业大概有多少
绍兴纺织企业排名 绍兴市纺织企业大概有多少
2019-06-10 18:02:25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绍兴市纺织企业大概有多少



绍兴县天阳纺织有限公司
绍兴仁合纺织品有限公司
绍兴市昌华纺织品进出口有限公司
绍兴钱港麻业有限公司
绍兴县君诚轻纺原料有限公司
滨州市茂泰纺织有限责任公司绍兴办事处
绍兴县鑫亚轻纺原料有限公司
绍兴市栋润纺织品有限公司
绍兴县金澳纺织品有限公司
绍兴县中国轻纺城云良布行
绍兴市新得利纺织有限公司
浙江绍兴明泽纺织布业
绍兴县金诺纺织品有限公司
绍兴县天仁布业有限公司
绍兴县水鑫装饰有限责任公司
绍兴县中国轻纺城恒宇窗纱行
绍兴多彩鑫纺织有限公司
绍兴永盛炼染有限公司
绍兴一体针织有限公司
绍兴县富太轻纺原料有限公司
绍兴县富太轻纺原料有限公司
绍兴县绿盛纺织品有限公司
...............
太多了 我不整理了....
中国棉纺织信息网注册的绍兴纺织企业就不下100家

3, 2016绍兴纺织业的发展前景



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纺织市场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显示,绍兴素有“纺织之乡”的历史传统,自古柯桥一带便有“时闻机杼声,日出万丈绸”的美誉。
绍兴市区为主的全国最大的化纤布生产和销售基地,二是以嵊州为主的全国最大的领带生产基地,三是以诸暨为主的全国最大的袜子生产基地。从区域产品角度上讲,绍兴纺织业已形成“化纤布生产量、领带生产量、袜子生产量、纺织品(布)市场交易量”四个全国第一。在每一区块中,都有与之依托的配
面临的机遇
1.市场潜力大。纺织品是生活必需品,处于“金字塔”式社会需求的宽大底部,有着生生不息的市场潜力,因此被认为是“不落的产业”。摆在我们面前更重要的是:①国家扩大内需和西部大开发政策已取得历史性成就,必将激起一块以中低档产品为主的消费市场。②发达国家和地区产业转移,绍兴纺织将受益菲浅。尤其是台湾、韩国对发展中国家让出大量常规产品的生产空间。此外,国内大城市对中小城市的产业转移速度也在进一步加快。③2005年欧美对华纺织品配额全部取消,此后虽迫于国际市场压力又临时性重返配额时代,但配额灵活性已大大提高,无配额时代也不再遥遥无期。配额的取消意味着绍兴纺织品出口的市场空间明显变大。④国际贸易迎来了跨国采购的新高潮,纺织服装跨国采购,对于实现纺织领域的国际分工,更好地满足世界各国消费者对纺织品服装的需求,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2.发展空间宽。目前中低档纺织品仍有着较大的市场容量,即期尚有一定的内在合理性。如果将纺织工业提高到现代纺织的高度,那纺织工业的发展空间将大大拓展。现代纺织工业不仅仅是解决穿衣的问题,而且渗透到食、住、行各个方面。这为纺织工业进一步发展创新提供了良好机遇。现代纺织的另一个概念是纤维新材料。这些领域准入难度不大,以绍兴现有的设备条件和技术开发能力,加上与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全面合作,对绍兴的纺织工业在原有基础上进行改造与开发,完全有可能跻身其中,寻找到新的发展空间。
3.拓展能力强。绍兴的许多纺织企业具有强烈的出口愿望。加入WTO后,国家放开对自营进出口权的审批,企业自营进出口比例大大提高,对外贸公司的依赖性明显减弱。如此不仅降低了出口成本,而且为企业开辟了新的掌握国际需求信息的渠道。

4, 绍兴纺织业为什么那么发达



绍兴纺织业 经久不衰之谜
浙江省绍兴县,是当今中国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最大的纺织品交易中心,去年出口额达7亿多美元,纺织业比重达74.3%。本文为你解开----
把市场建设作为主导
市场是多变的。1987年,浙江省绍兴县纺织业产值虽比上年增长21.6%,而利润却突降21.8%,许多企业甚至无利可图。织机依然运转着,但那“啪嚓一啪嚓”的声音,人们听来却好像扎心的“白织一白织”。
对此,县领导没有作出简单的回答。他们在广泛调查分析后认为:对县域经济来说,特色就是优势,不能再搞什么“门类齐全”。让各种生产要素聚集于一个产业,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市场优势,正是规模经济的有效形式之一。眼前出现的问题,不在一业独大,而在于流通跟不上生产,市场销售方式还停留在摆摊甚至“提篮小卖”,以致费用支出高、信息反馈迟,造成产销脱节。产品单一,产业也只限于织造这一环节,上游原料受制于人,下游产品单一,产业也只限于织造这―环节,上游原料受制于人,下游产品没有开发,也是重要原因。再就是装备落后,技不如人。
产业大了,市场要创新。1988年10月1日,被列为县政府要办的十件实事之一的室内轻纺市场在柯桥镇古运河畔正式开业。几经扩建,这件“新衣服”越做越大。现在,它已成为世界最大纺织品贸易集散中心,全县化纤织物有65%通过这里销售出去,并带来了巨大的资金流、信息流和技术流。
把优化产业链作为主打
1991年,光明丝织厂引进第一台无梭织机。此后数年,全县共投入100多亿元,引进了2万多台无梭织机,占全国同类先进纺织设备总量的70%。
围绕一根丝线,产业链越拉越长:上游,从化学纤维制造、聚酯合成直至石油化工;下游,从印染、印花延伸至服装业。不断拉长的产业链,优化了内部资源配置,增强了整体竞争能力,使纺织业块状经济的“蛋糕”越做越大。
与技术创新同步,更深层次的制度创新不断深入。1993年,绍兴县在全省率先拉开了以股份合作制为主要内容的乡镇企业产权制度改革的序幕,70%的企业实行了机制转换。1998年,县委、县政府再次推动乡镇企业“二次改制”,明确提出:不搞人人持股,经营者要持大股、经营决策层控股,并率先实施管理、技术等要素参与分配。两年时间,全县乡镇企业改制面超过99%。
体制创新进―步推动了技术创新。仅2001年,全县完成技改投入30多亿元,今年将达60亿元,为历年之最。
市场创新、制度创新和技术创新,强化了纺织业的特色优势。在2000年市县区划调整中划出5个镇、区域面积减少5%的情况下,2001年全县工业总产值比1998年增长了64.33%,利润增长95.39%,纺织业的比重也从65%扩大到74.6%。
把开拓国际市场作为主攻
1998年初,受东南亚金融风波影响,客商如云的轻纺城突然变得冷冷清清。几经市场洗礼的绍兴人沉着应对,从全球范围的比较中找到了症结:本县纺织品外销率仅3%,而在化纤业发达的韩国,这一比例高达70%以上。
巨大的差距,就是巨大的潜力。县委、县政府明确提出:继续提高产品档次,打向国际市场。当年,绍兴县及时出台了《关于鼓励扩大自营出口的若干政策意见》及一系列配套政策。一时间,纺织企业百舸争流闯大海。到2001年,自营出口企业从1997年的20多家猛增到275家,出口额从不到1亿美元猛增到8.54亿美元,纺织品外销率从3%猛升到35%,目前,出口额达7.25亿美元,同比增长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