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秦朝时期官员等级划分
秦朝中央是三公九卿制,地方是郡县制。 秦之三公: (1)丞相,最高行政长官,辅助皇帝处理政务,同时负责对文武百官的管理。 (2)太尉,最高军政长官,负责管理全国军事事务。 (3)御史大夫,执掌全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负责监察百官的,也是副丞相。 秦之九卿: (1)奉百常,掌管宗庙礼仪,地位很高,属九卿之首; (2)郎中令,掌管宫殿警卫; (3)卫尉,掌管宫门警卫; (4)太仆,掌管宫廷御马和国家马政; (5)廷尉,掌管司法审判; (6)典客,掌管外交和民族事务; (7)宗正,掌管皇族、宗室事务; (8)治粟内史,掌管租税钱度谷和财政收支; (9)少府,掌管专供皇室需用的山海池泽之税。 全国分36郡,郡的长官叫守,执掌军事长官叫郡尉。 郡下万户以上县长官叫令。
2, 秦国时期的军中司马相当于现在什么官职
秦国时期(东汉末年秦国)的军中司马相当于现在的总参谋长,也就是所谓的三军总司令。司马一般就是指军事最高长官,手掌军兵,位高权重。比如霸王项羽的大司马龙且;东汉刘秀的大司马吴汉,三国魏的大司马曹仁等。隋代以后废除这一官职,明清时候则作为兵部尚书的别称,并非实质官位。比如称刑部尚书为大司寇;户部尚书为大司农等。在唐虞商周时代,有武事则以大司马掌之,而在平常则仍置大司马以备不虞,负责日常的军事行政事务。如黄帝时大司马容光,西周大司马姜子牙(吕尚、姜尚),齐国大司马田穰苴(司马穰苴)。秦朝没有设置大司马,而是在中央政府中设立太尉。秦王嬴政登基后,改设三公九卿。三公即为丞相、御史大夫、及太尉,分别为辅政,监察及治军领兵。但秦朝并没有设置太尉的具体人选,也就是形同虚设。西汉初在中央政府中设立太尉,不置司马。西汉武帝刘彻于建元二年(前139年)罢太尉,元狩四年(前119年)始置大司马,以大将军卫青、骠骑将军霍去病功多,特加号大司马,以冠将军之号。
3, 秦朝最高的官是什么官
最高权力者为皇帝,皇帝下设三公(即:太尉,丞相,御史大夫)。 丞相是最高的行政官,上承皇帝诏命,下统百官,总揽政务。(《汉书·百官公卿表》:「相国、丞相,皆秦官,金印紫绶,掌丞天子助理万机。」)秦国丞相之设始于秦武王二年,是年设左、右丞相,秦昭王三十二年,改相邦(汉代讳为“相国”)。秦王赵政[3][4]未亲政时,以吕不韦为相邦,并置丞相昌平君,期间或左右二相并置、或设独相、或称相邦。秦始皇统一全国后,以李斯为左丞相,冯去疾任右丞相。秦二世诛李斯、冯去疾,以赵高为中丞相。秦制,出任丞相的人均受封侯爵。御史大夫秦创置御史大夫,掌监察百官,为副丞相。(《汉书·百官公卿表上》:「御史大夫,秦官,位上卿,银印青绶,掌副丞相。」《通典·职官典二》:「秦无司空,置御史大夫以贰于相。」)与战国时列国普遍设置的负责记录与档案管理的御史不同,秦国的御史专掌纠察百官,是中国古代专门监察官制度的发端。 御史大夫属官有两丞,一为御史丞,为大夫之副;一为御史中丞。其中御史中丞因为统领侍御史和诸郡监御史,可以命令御史按章纠弹百官,权力尤重。
4, 春秋战国秦国的太史,是多大的官,?
秦朝官职简表 中央部门主要官职部类。 主要官职------------------品级(秩)------说明。 三公:丞相相邦(相国)--------金印紫绶--------秦惠王十年(公元前328年)以张仪为相。秦武王二年(公元前309年)初置左右丞相。吕不韦初任丞相,后尊为相国。丞相执掌为“丞天子”,助理万机 太尉-------------金印紫绶-------掌武事 御史大夫---------银印青绶-------掌副丞相 九卿。 奉常-------------中二千石银印青绶-------掌宗庙礼仪 郎中令-----------同上-------------------掌宫殿掖门户 卫尉-------------同上-------------------掌宫门卫屯兵 太仆-------------同上-------------------掌舆马 廷尉-------------同上-------------------掌邢辟 典客-------------同上-------------------掌少数民族之事 宗正-------------同上-------------------掌亲属 治粟内史---------同上-------------------掌谷货 少府-------------同上-------------------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供养 其他。 中尉-------中二千石银印青绶-------------掌徼循京师 将作少府---二千石-----------------------掌治宫室 典属国-----同上-------------------------掌蛮夷降者 詹事-------同上-------------------------掌皇后太子家 内史-------同上-------------------------掌治京师 主爵中尉---同上-------------------------掌列侯 地方部门主要官职 部类--主要官职----品级(秩)-----------说明。 郡:监御史郡守---二千石银印青绶-------掌监郡掌治其郡 郡尉--------------比二千石银印青绶-----掌佐守典武职甲卒 郡丞--------------六百石铜印黑绶-------掌佐守 长史--------------同上-----------------掌兵马,边郡设之 县:县令(县长)--令千石至六百石铜印黑绶-------人口在万户以上之县设令,不足万户者设长。掌治其县。 县丞--------------长五百至六百石铜印黄绶-------丞、尉称为长吏,百石以下有斗食、佐史等,称少吏。 县尉--------------四百至二百石铜印黄绶---------县乡下,十里为亭,有亭长,十亭为,有三老、有秩、啬夫游徼
名词解释
大司马
大司马,古代官名。《周礼·夏官》有大司马,掌邦政。汉承秦制,置丞相、御史大夫、太尉,汉武帝罢太尉置大司马。西汉一朝,常以授掌权的外戚,多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等联称,也有不兼将军号的。 东汉初为三公之一,旋改太尉,东汉末年又别置大司马,位在三公之上。魏晋为上公之一,位在三公之上,第一品。南北朝或置或不置,北朝魏、齐的大司马与大将军并为“二大”,典武事,亦在三公之上。陈但为赠官。明清用作兵部尚书的别称。
太尉
太尉,中国秦汉时中央掌军事的最高官员,秦朝以“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并为“三公”。后逐渐成为虚衔或加官。
司马
司马:古代职官名称。马在中国古代的战争中占据重要地位,春秋以前的职业化军队主要由贵族出身的子弟组成,战争方式主要是战车的列阵对阵冲锋,而古代的战车是由马拉的,所以马的地位极其重要。形容哪个国家军力强盛,就称呼它为什么千乘之国、万乘之国之类,由于这层关系,司马其实是专门负责管马匹的官,是非常重要的军职。殷商时代始置,位列三公,与六卿相当,与司徒、司空、司士、司寇并称五官,掌军政和军赋;春秋、战国沿置;汉武帝时置大司马,作为大将军的加号;后亦加于骠骑将军;后汉单独设置,皆开府;隋唐以后,为兵部尚书的别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