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朵拉利品网
知识中心
资讯
  • 资讯
  • 产品
  • 供应商
您的位置: 朵拉利品网 >  知识中心 > 笔是怎么做成的? 笔是怎么做出来的
笔是怎么做成的? 笔是怎么做出来的
2020-04-02 15:28:25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笔是怎么做出来的



中国毛笔,自然会令人联想到两则流传较广的传说,一是仓咭造字兔夜
哭,一则是蒙恬造笔。头一个传说的历史人物是远古时期皇帝的史官。古时文字尚未产
生,人与人之间的交流、信息的传递、只有依靠语言,而远距离的信息传递则无从着手。
于是皇帝令仓咭造字。当这一消息传出之后,便发生了一件有趣而又令闻者神伤的事。
每入夜,人们便会听到山中的野兔惨然的哭泣声。野兔为什么听到仓咭造字的消息便
惨然哭泣呢 ?我想读者心中已有了答案--因为要取它的毛来制笔。如果这则传说可靠
的话,则毛笔距今当有一万年的历史。
第二个传说的历史人物是蒙恬,乃秦朝的将领 、距离今天有2200多年的历史。
然而今之出土文物中,尚有战国时期的毛笔,显然蒙恬始制笔的传说也是不确切的。
但史传蒙恬对毛笔的 制作工艺有过重大的改进,当属可信。
韩愈《毛颖传》:“秦始皇时,蒙将军恬南伐楚,次中山。将大猎以惧焚。
召左右庶长与军慰,以连山筮之,得天与人文之兆,筮者贺曰:今日 之获,不
角不牙,衣褐之徒,缺口而长须,八窍而跌居,独取其髦,简犊是资,天下同出,
秦其遂兼诸侯乎?”遂猎,围毛氐之族,拔其豪,载颖而归,献俘于章薹宫,
聚其族而加缚焉。秦皇帝使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号曰管城子,日见新宠任事。
韩愈的《毛颖传》乃用拟人之法为毛笔立传,文中“管城子”,“中书令”
乃今毛笔之别称。
文中的“赐之汤沐,而封诸管城”。这里的“封诸管城”乃指将笔头束好后,
纳入竹管之腔(笔头)中。把笔头纳入斗中,固之以漆液,便是蒙恬对笔的制作
工艺的重大改进。而出土的战国笔中,其笔头的豪料是围裹在削尖的树支(或实
心竹)的端头,用丝线缠束,再涂漆液于缠缚处,以期牢固。
从《毛颖传》,我们还可以得到一个信息,即用兔豪制笔,在秦代已被广泛使
用,文中有上及君臣,下及国人,无不爱重”之语可作左证。传说终不足为证,
而毛笔又因其不便保存和收藏,出土文物中,除有战国时期的毛笔外,更远古
的毛笔实物便无从得到,于是考证家把目光投向了可作左证的"彩陶文化

2, 笔是怎么发明出来的



1、铅笔
铅笔的发明者是奥地利人约瑟夫·哈特穆特
在中世纪,人们用铅和银棒写字,这种工具与其说是在写字不如说是在刻字.到了15世纪意大利(Italy)制造出第一根铅锡笔芯.
英国在1658年发现了石墨矿,它使写字工具发生了一场革命,尽管这种笔当时非常昂贵.
铅笔的发明者是奥地利人约瑟夫·哈特穆特.他于1752年2月20日出生,他的父亲是奥地利阿斯珀恩的木匠.哈特穆特在维也纳(Vienna)学会了泥瓦匠的手艺,后来成为建筑师,曾经创办过一家砖瓦厂.
当时写字用的笔质量低劣,他决心发明一种新笔.他想了一个主意:将粘土与石墨粉混合在一起,做成笔芯形状,在火里烧制,这样在纸上就能画出痕迹.
他在石墨粉中加入适当比例的粘土,使铅笔芯有一定的硬度.1792年,他在维也纳成立了自己的铅笔厂,直到今天,这家铅笔厂还在生产铅笔.
2、钢笔
钢笔是一种主要以金属当做笔身的笔类书写工具,透过中空的笔管盛装墨水(多为黑或蓝),通过重力和毛细管作用,再经由鸭嘴式的笔头书写,写时轻重有别,可说是西方书法的书写工具。大部分钢笔的墨水可再填充,一般使用如眼药水的小瓶或是吸管来填充墨水。关于蓄水钢笔最早的历史记录可追溯到10世纪,这种最早的蓄水钢笔一直使用到18世纪。发展进程很缓慢,不过,直到第19世纪初期,在生产过程中发明了一种稳定加速流的钢笔。只有3点关键的发明,却使钢笔成为广泛受欢迎的书写工具。这些发明就是:铱制的金钢笔尖、硬橡胶和自由流动的墨水。
3、毛笔
蒙恬是2200多年前的秦朝大将,曾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保卫国土,在毛笔发明前,中国的文字是用刀契刻的。传说蒙恬率军驻扎在边疆,需要经常向秦始皇奏报军情,由于边关战情变化很快,文书往来非常频繁,而刀刻速度又较慢,情急之下,蒙恬从兵士的装备上撕下一撮红缨,绑在竹竿上,蘸着点颜色写起来,觉得速度很快,就如法炮制,作了许多能写字的工具。北方狼多,士兵们常打狼,剥皮后,将狼毛制成笔头。塞外草原,牧羊成群,羊毛也自然成了制笔的工具。这就是后来的狼毫毛笔和羊毫毛笔的来历。这样看来,说蒙恬发明了毛笔却也当之无愧。
但1954年6月,在长沙左加公山发现了一座保持完好的战国古墓,随葬品中有一个竹筐,竹筐内发现了毛笔,笔毛是用上好的兔箭毛作的,这是至今为止发现时代较早也最完整的一支毛笔,比蒙恬用毛笔时间要早。另外,五六千年前的仰韶文化,其文化特点是彩陶,彩陶器形很多,上面绘有人面纹、鱼纹、鸟纹、鹿纹、三角纹等多种花纹,彩陶的制作过程是先在软的陶坯上描绘图案,然后烘烧,推测当时的描绘工具应是毛笔类柔软而富有弹性的工具。但由于没有实物,只能是推测,如果确实是毛笔一类的工具,那么毛笔的发明时间又要大大的上推了。究竟是谁在什么时候发明了毛笔,目前还是个谜。

3, 铅笔是怎样做成的?



铅笔,顾名思义应当是铅做成的笔。然而我们现在所用的铅笔笔心的主要原料却是石墨而不是铅。之所以称其铅笔是因为很早以前,人们的确是用铅写字、记帐。据记载,我国在距今1900多年的东汉初期,就有人使用铅笔。在欧洲,早在希腊和罗马时期,也开始使用铅笔了。但这种名副其实的铅笔并不好用,铅条很容易折断,写出来的字迹颜色较淡,且笔迹模糊。 到了16世纪,英格兰人开始使用一种石墨条。起初它主要是被商人用于给货物做记号,因此,人们把它叫做“打印石”。相传,“打印石”是由一位牧羊人意外发现的。
1564年,一场猛烈的飓风袭击了英国坎伯雷的平原。风暴停息后,一位牧羊人赶着羊群路过大树旁。他好奇地走到树根坑旁,发现树坑里露出了一大片黑黝黝的石头。“奇怪,这是什么东西呢?”于是,他跳到坑里,用手去模“黑石”,手马上被沾得黑了;用指甲一划,“黑石”上便出现了一道痕迹。这种又黑又软的“石头”他从来没见过。
看着自己的一双黑手,聪明的牧羊人忽然想到:用它在绵羊身上画记号,自家的羊群就不会被认错了。他连忙采了不少“黑石”带走。由于这种“黑石”像铅一样,会使接触到它的东西变黑,因此牧羊人称它为“黑铅”。
后来,一位精明的商人看到了“黑铅”,认定这里面有钱嫌。当时英国的贸易发达,商人们做买卖时需在货物包装袋上标号码、写字,可生意人一直苦于没有理想的书写工具。那位商人挖掘出“黑铅”,将它切成条形状,用布包起来,贴上商标,卖给做生意的人。
其实,这种“黑铅”就是石墨。与真正的铅笔相比,它划出的笔迹粗黑醒目,效果好得多。因此,这桩“打印石”买卖生意兴隆,整船整船的“打印石”渡过英吉利海峡,被运至欧洲大陆,几乎成为各国贸易中不可缺少的商品。
“打印石”使用了一段时间后,人们发现了它的不便之处:笔迹颜色太深,容易脱落;稍一用力,就会折断;书写时也容易把手弄脏。如何克服“打印石”的这些缺陷呢?直至18世纪,德国化学家法贝尔攻下了这个难关。
法贝尔认为:要改良石墨,必须将石墨研成粉末,然后将它和某种物质粘合在一起,才能达到目的。按照这一思路,他进行反复的试验,结果发现:在石墨粉中掺进一定量的硫磺锑和松香,经加热凝固后就可得到改良的石墨。它硬度合适,书写流畅,字迹清晰,也不容易弄脏手。为了保护笔心,法贝尔还用纸条裹绕铅心。于是,一种新式的铅笔诞生了。
1760年,法贝尔筹资建立了铅笔工厂,大量生产铅笔。其产品不仅在国内销售,而且还运往英国、法国等地。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大革命爆发后,英国、德国等邻国对法国进行封锁,铅笔运不进来。这对于法国的作家、画家们来说,无异于断了粮食。当时,有一位名叫康蒂的画家,下决心自己研制铅笔。
康蒂知道,石墨的数量很有限,必须用尽量少的石墨生产尽量多的铅笔。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在石墨粉末中掺进各种不同的物质进行烧制。结果他惊奇地发现:石墨中加入不同数量的粘土,或在烧制时采用不同的温度,就能得到不同性能的铅笔心。1790年,康蒂分别制出了各种不同用途的铅笔。康蒂发明的笔使用效果好,颇受人们的欢迎。据说,拿破仑也很喜欢使用这种笔。
不过,不管是法贝尔还是康蒂发明的铅笔,都存在一个大毛病:书写时,稍不注意,笔还是比较容易折断。
1812年,美国有一位心灵手巧的木匠——威廉·门罗给铅笔“穿上”了木头外衣。门罗别出心裁地造出了有保护物的铅笔,即在两条小木条上分别开一个凹槽,然后在一个凹槽上放上铅笔心,抹上胶水,再将另一小木条的凹槽对准铅笔心就形成了现代的铅笔。为此,门罗还研制出了一种专门给铅笔心“穿外衣”的机器。
此后,人们根据各种需要,研制出了更适用的不同的铅笔

名词解释


铅笔

铅笔(Pencil)是一种用于书写、绘画的笔类,主要以石墨为笔芯(彩色铅笔除外)、木杆为外包层制作而成,尾端多附有一个橡皮擦,以擦除笔迹。 现代铅笔笔芯以石墨和黏土制造,石墨添加得越多,笔芯愈软,颜色愈黑;而黏土添加得愈多,笔芯则愈硬,颜色愈浅。

石墨

石墨(graphite)是一种矿物名,通常产于变质岩中,是煤或碳质岩石(或沉积物)受到区域变质作用或岩浆侵入作用形成。石墨是元素碳的一种同素异形体,每个碳原子的周边连结著另外三个碳原子,排列方式呈蜂巢式的多个六边形,每层间有微弱的范德华引力。由于每个碳原子均会放出一个电子,那些电子能够自由移动,因此石墨属于导电体。石墨是其中一种最软的矿物,不透明且触感油腻,颜色由铁黑到钢铁灰,形状呈晶体状、薄片状、鳞状、条纹状、层状体或散布在变质岩中。 化学性质不活泼,具有耐腐蚀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