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晶罐岗位安全注意事项 储罐内作业都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
2020-03-28 09:19:54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储罐内作业都有哪些安全注意事项
HSE准备(1)检测人员配备工作服、工作鞋和安全帽、呼吸器等,进入检测现场即应穿戴好PPE;(2)认真听取工厂的安全教育,遵守相关规定;(3)进行检测前应设置安全作业区域,无关人员不得随意进入;(4)在高空检测时,应配备安全带;(5)凡需要高空作业(2米以上),一定要把携带物品摆放稳妥,工具放在工具箱内,以防坠落伤人;(6)不准从高空向下抛掷物品;(7)严禁酒后进入检测现场;(8)严格遵守厂区内安全生产的有关规章制度;(9)进入密闭空间前必须进行检测确认,确保无毒、无窒息性危险方可进入储罐;(10)入罐作业时,罐外必须有安全监护人员进行监护;(11)高温天气需注意降温避暑。
2, 清理油罐要注意哪些安全事项?
硫酸是一种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高浓度的硫酸易对人体造成化学灼伤,或者对生产设备设施造成腐蚀伤害,其危险特性见下表:硫酸的理化特征理化性质硫酸,分子式:H2SO4,分子量:98.08外观与性状:纯品为无色透明油状液体,无臭。熔点(℃):10.5,沸点(℃):330.0相对密度(水=1):1.83,相对蒸气密度(空气=1):3.4饱和蒸气压(kPa):0.13(145.8℃)溶解性:与水混溶。主要用途:用于生产化学肥料,在化工、医药、塑料、染料、石油提炼等工业也有广泛的应用。稳定性和反应活性禁配物:碱类、碱金属、水、强还原剂、易燃或可燃物。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对皮肤、粘膜等组织有强烈的刺激和腐蚀作用。蒸气或雾可引起结膜炎、结膜水肿、角膜混浊,以致失明;引起呼吸道刺激,重者发生呼吸困难和肺水肿;高浓度引起喉痉挛或声门水肿而窒息死亡。口服后引起消化道烧伤以致溃疡形成;严重者可能有胃穿孔、腹膜炎、肾损害、休克等。皮肤灼伤轻者出现红斑、重者形成溃疡,愈后癍痕收缩影响功能。溅入眼内可造成灼伤,甚至角膜穿孔、全眼炎以至失明。慢性影响:牙齿酸蚀症、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和肺硬化。环境危害:对环境有危害,对水体和土壤可造成污染。燃爆危险:本品助燃,具强腐蚀性、强刺激性,可致人体灼伤。急性毒性:LD50:2140 mg/kg(大鼠经口)LC50:510mg/m3,2小时(大鼠吸入);320mg/m3,2小时(小鼠吸入)刺激性:家兔经眼:1380μg ,重度刺激。其它有害作用:该物质对环境有危害,应特别注意对水体和土壤的污染。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消防措施危险特性:遇水大量放热, 可发生沸溅。与易燃物(如苯)和可燃物(如糖、纤维素等)接触会发生剧烈反应,甚至引起燃烧。遇电石、高氯酸盐、雷酸盐、硝酸盐、苦味酸盐、金属粉末等猛烈反应,发生爆炸或燃烧。有强烈的腐蚀性和吸水性。有害燃烧产物:氧化硫。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砂土。避免水流冲击物品,以免遇水会放出大量热量发生喷溅而灼伤皮肤。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操作处置与储存操作注意事项:密闭操作,注意通风。操作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建议操作人员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穿橡胶耐酸碱服,戴橡胶耐酸碱手套。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远离易燃、可燃物。防止蒸气泄漏到工作场所空气中。避免与还原剂、碱类、碱金属接触。搬运时要轻装轻卸,防止包装及容器损坏。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倒空的容器可能残留有害物。稀释或制备溶液时,应把酸加入水中,避免沸腾和飞溅。储存注意事项:储存于阴凉、通风的库房。库温不超过35℃,相对湿度不超过85%。保持容器密封。应与易(可)燃物、还原剂、碱类、碱金属、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和合适的收容材料。
3, 做罐要注意哪几点?如何防范工作
气瓶要放在通风良好的地方,与火源、热源的间距不应小于1.5m。气瓶不准用火烤、开水烫或在阳光下暴晒。要经常检查气瓶阀门和管路接头等处的气密性,要保持不漏气。一般用肥皂水检查漏气情况,严禁用明火试漏。点火时,应先点燃引火物,然后开气,不应颠倒这个顺序。在使用过程中应有人看守,不要离开,防止水沸溢浇灭火,造成液化气流窜引起爆炸。气瓶使用后,必须关紧阀门,防止漏气。气瓶内的液化气不能用尽,应留有一定的余压力。余压力一般应大于49.03kPa(即0.5kg/cm2,表压),防止空气进人气瓶中。液化石油气用完后,瓶内所剩的残液也是一种易燃物,不得自行倾倒,防止因残液的流淌和蒸发而引起火灾。液化石油气气瓶是一种受压容器,要很好地加以维护保养和定期检验。在搬运和使用过程中要防止气瓶坠落或撞击,不准用铁器敲击开启瓶阀,要防止日光直射和长期淋雨。气瓶一般2年检查一次。石油液化气的爆炸范围虽然不太宽,但因其下限小,所以,一旦泄漏时容易引火爆炸。又因LPG比空气重,所以在空气中泄漏时流向下方,好积存在低洼处,成为气体爆炸的隐患。因此,气体容易泄漏的地方。只靠窗户换气不够,还要注意下部的通风。当发现室内有液化气泄漏时,应及时打开门窗通风,使其向没有明火的方向扩散,附近严禁动火,待排除故障,其特有的气味消失后才能使用。漏在地面上的废液,应用砂土覆盖后清除至安全地方。气瓶着火时,应立即关闭阀门,搬至室外空旷的地方,用干粉灭火剂、二氧化碳灭火剂或用湿麻袋捂盖等方法灭火。要教育儿童不准随便玩弄气瓶,使用者要了解使用气瓶的安全知识。
名词解释
灼伤
由于热力或化学物质作用于身体,引起局部组织损伤,并通过受损的皮肤、粘膜组织导致全身病理生理改变;有些化学物质还可以被从创面吸收,引起全身中毒的病理过程,称为灼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