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传原文及翻译 王守仁传翻译
2020-03-24 18:58:00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王守仁传翻译
于慎行,字无垢,东阿(今山东平阴县)人。17岁时乡试中举。御史想在鹿鸣宴上为他举行加冠礼(即成人之礼),他以未奉父命而婉言谢绝。隆庆二年成为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官。万历初年,《穆宗实录》编成,他被推荐为修撰,担任日讲官。按旧例,都用翰林院年高资深的官吏充当日讲官,没有到史官这一级别的。于慎行与张位及王家屏、沈一贯、陈于陛都以史官得到这一职位,有不同一般的命数啊。曾经讲课完毕,皇帝拿出御府的图画,叫讲官分别赋诗题字。慎行不擅长写字,自己写成诗后,委托人写在上面,把实际情况全部告知皇上。皇上很高兴,曾写了“责难陈善”四个大字赐他,词林传为盛事。 御史刘台因为弹劾张居正被逮捕,同僚朋友都躲避他,只有于慎行去探视他。等到张居正授意门生“夺情”,于慎行与同僚上书劝谏,吕调阳阻止,没能上书。张居正听了之后很生气,有一天对于慎行说:“你是我所厚爱的学生,也做这样的事吗?”于慎行从容地回答说:“正是因为你厚爱我的缘故啊!”张居正听了很不高兴。不久,于慎行因为疾病归乡。张居正死了之后,于慎行被重新起用,官复原职。当时张居正家道已经败落,侍郎丘橓前往登记家产、抄没全家。于慎行写信给丘橓,说张居正的母亲年事已高,孩子们再没有家,困苦潦倒,令人悲伤,应该推行贤明的君主不轻易离弃的恩德,顾全大臣的旧日情分。言词非常诚恳,当时人们评论他,认为他做得对。 于慎行清楚熟悉典章制度,大的礼制多由他来裁定。在此之前,嘉靖年间孝烈后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迁庙于仁宗,穆宗升入祖庙附祭于先祖,又迁庙于宣宗。于慎行认为不合礼制。写《太庙祧迁考》,引晋、唐、宋的旧例作为依据,他的语言明晰而实在。事情虽然没有被实行,但是有见识的人都佩服他懂礼制。他又说:“南昌、寿春等十六位王,世次已经很远,应该另外在陵园祭祀,不应该享受在太庙祭祀。”也废止而没有实行。 万历十八年正月,上书请求早立太子,接受教育。到了冬天,又上书请求。皇帝很生气,两次降旨严厉指责。于慎行不为所震慑,第二天又上书说:“册立太子是我部掌管,我们不说,过失应归到我们身上。希望皇上赶快定下大计,我宁可弃官归里。”皇上更加不高兴,拿要挟君主怀疑圣上、使国家的根本混乱来责难他,把礼部下属官员都停了俸禄。山东进行乡试,预先传出了主持考试者的名字,不久果然如此。进言者于是就弹劾礼部,官员都停了俸禄。于慎行决定引咎辞职。奏章多次呈上,皇帝才准许了他的请求。在家呆了十多年,里外之人多次举荐,(他)都回绝了。万历三十三年,开始被起用主管詹事府。上奏章辞职,皇上再次挽留不下。过了两年,朝廷推举内阁大臣七人。于慎行名列七人之首。神宗命他以原官加太子少保兼东阁大学士的身份,参加机密要务。于慎行再三推辞不被批准,只好离家上路。当时于慎行已经得了疾病,等到在朝廷上谢恩时,不能按照礼仪拜起,遂上奏章请罪。归家后卧病不起,于是起草遗疏,请皇上亲善大臣,录用前朝官员,补充谏官。几天后他就去世了,享年六十三岁。
2, 《明史》邹守益传原文翻译
【邹守益传】邹守益,字谦之,号东廓,江西安福人,王守仁弟子。正德六年(1511),科考会试第一,廷对第三,授翰林院编修。第二年告假归乡,拜谒王守仁,讲学于赣州。宁王宸濠谋反,他参与王守仁军务。世宗即位,始回朝居官任职。嘉靖三年(1524)二月,世宗欲尊其生父兴献王为皇考恭穆献皇帝,守益上疏表示不同意见。受到谴责,一个月后又上疏说:“陛下欲尊重本生父亲之恩,屡令群臣会议商讨。群臣根据礼仪直言极谏,却受到指责。世上传说陛下是孝长子。古代曾元的父亲曾子病重,临终时,叫人把大夫刚使用的华丽竹席换掉,曾元则因爱父亲而不肯换。曾子批评他是姑息。鲁公以天子礼乐来祭周公,以表示对周公莫大的尊敬。孔子却叹息道‘:周公名声受到损害了。’臣希望陛下勿以姑息来侍奉献帝,而使后世有所叹息。“且群臣引经证古,是希望陛下维护正统,这是为陛下着想,陛下不理解而责怪他们,说他们违反圣上旨意,不严肃庄重。臣考察历史,如冷褒、段犹之徒,当时所谓忠爱,后世斥为邪佞谄媚小人。师丹、司马光等,当时说他们欺蒙轻忽,后世都认为他们正直,敬仰他们。将来的人看今天的事,如同今天的人看待古代事情一样,望陛下不要怕改正错误,要体察群臣对陛下忠爱之心。信任他们,任用他们,把离职的大臣招回来,不使奸佞之徒动摇国家的大政方针,使宫中不和。“昔日先帝武宗南巡,群臣相继上书谏阻,先帝大怒,岂不是说他们是欺慢皇上而可治罪。陛下在王府闻其事,必认为这是尽忠于先帝。如今陛下即位,能不容许群臣尽忠于陛下吗?”世宗看了守益的奏疏大怒,诏令将守益下狱拷打,贬为广德州判官。守益在广德拆毁淫祠,建立“复初书院”。与学者在这里讲学。不久,调任南京礼部郎中。广德州人立生祠来纪念他。守益闻王守仁逝世,供立灵位,悼念不已。他每日与吕木冉、湛若水、钱德洪、王畿、薛侃等人讨论学问。任期满,政绩考核合格,回至京都,但立即称病归乡。很久以后,被举荐起任南京吏部郎中,随后朝廷招为司经局洗马。守益因见太子年幼,不能出朝至其藩封之地,便与霍韬一道进呈《圣功图》。图中绘有自神农、唐尧住的茅屋,屋前土阶,至世宗在西苑耕田养蚕,共十三幅。世宗认为是在诽谤他,几乎得罪皇上,幸因霍韬为世宗所器重,才得无事。第二年,调守益为太常少卿兼侍读学士。由于夏言一心要使他远离京师,故调他去南京掌管翰林院。御史毛恺奏请留守益侍奉太子,而被贬谪。不久,改任守益为南京国子监祭酒。皇帝祖庙遭火灾,守益陈请朝廷上下都要反省,并说:“殷中宗、高宗这样做了,化妖孽为吉祥,国运长久。”世宗大怒,削其职为民。守益禀性纯正。守仁曾引《论语》的话说:“有若无,实若虚,别人侵犯他,都不计较。谦之的修养已接近这境界了。”守益在家乡每天讲学,四方向他求学的人接踵而至,学者称他“东廓先生”。在家居二十余年而逝世。隆庆初年,赠南京礼部右侍郎。谥文庄。
名词解释
于慎行
于慎行(1545~1608)字可远,又字无垢。山东东阿人(今属平阴县东阿镇人)。 明代政治家,学者、诗人、文学家。万历年间任礼部尚书、东阁大学士。于慎行为人忠厚老成,熟悉历代典章,对明朝礼制建设有较大贡献。其文学造诣亦极高,与冯琦并称于世。“齐风”主张有其自身的内涵和产生的原因,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于慎行著有《谷山笔麈》(18卷)、《谷城山馆文集》(42卷)、《谷城山馆诗集》(20卷)、《读史漫录》(10卷);编纂《兖州府志》。
张居正
张居正(张白圭,1525年5月24日-1582年7月9日),字叔大,号太岳,湖北江陵人(今湖北荆州),明朝中后期政治家、改革家,万历时期的内阁首辅,是明代唯一生前就被授予太傅、太师的文官。 1567年任吏部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后迁任内阁次辅,为吏部尚书、建极殿大学士。1572年,万历皇帝登基后,代高拱为首辅。张居正在任内阁首辅时期,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史称万历新政(又称张居正改革)。1582年张居正卒,赠上柱国,谥文忠。去世后被明神宗抄家,1622年恢复名誉。
上书
上书,汉语词汇。 拼音:shàng shū 释义:1、向君主进呈书面意见。2.指给地位高的人写信。3.旧时塾师向学生讲授新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