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手机防辐射贴片真的有效果吗?
美国“洛杉矶时报”网站报道,手机问世时间不长,可是却改变了世界。二十年前,信不信由你,去商店买菜之前一定要先确定吃什么——现在不用了,可以现打电话商量。同样是在二十年前,实际工作开始之前,对跟工作有关的电话要巧妙回答,以免露了马脚。手机让我们有了新的联系方式。然而,对一部分人来讲,手机又成了焦虑的新理由——手机使用的时候会产生微波辐射,这样一来人们对脑瘤不可避免地多了几分恐惧。同样不可避免还有,对脑瘤的忧虑带来了对防护产品的市场需求。花六十二美元,就可以订购一部“δ防护贴”,这是一种薄薄的聚酯片,内装微芯片,使用的时候将其贴在手机电池上。据称贴上它,手机用户便没了后顾之忧。一款类似产品是“BIOPRO辐射阻挠贴”,网上销售三十五美元一个,可以贴在手机的外壳上。一美分大小的“防辐射2000金版”售价是二十五美元,用在耳机上。“δ防护贴”网站声称“它业已证明是唯一有效的手机防护装置。”该网站有一篇未曾发表的科学论文显示,这种装置可以将有害的δ波转换成有益的α波。销售“BIOPRO辐射阻挠贴”的网站说,他们的专利产品“经过无数科学研究证明可以抵消手机以及其他装置发射的电磁辐射。”该网站还解释说,这种装置“能给电子辐射叠加一个低频噪声场”,有点像人体活细胞发出的自然共振频率,从而有效地抵消电磁辐射的危害。“防辐射2000金版”声称,他们的产品能让耳机发出的辐射减少“百分之五十到九十七”。该公司曾说,类似装置能阻挠手机最大的辐射源——天线发出的百分之九十九的辐射,直到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在二○○二年就其虚假广告提起诉讼为止。以前在圣地亚哥担任过按摩师、现任“δ防护贴”商业顾问的理查德·凯耶说:“多数专家认为这些装置毫无价值”。他说,他相信这种产品有作用,他使用手机的时候头侧面再也没有发热的感觉,但是两位独立专家却得出了相反的结论。《巫术学:从愚蠢到欺诈之路》作者、美国马里兰大学物理学名誉教授罗伯特·帕克说:“这就是骗局。他们的说法并不清楚,他们肯定是错误的。他们就是这样,我敢用名誉打赌。” 说是“自然共振频率”也许会让人印象深刻,不过帕克说:“自然共振频率已经说了很多年,可是我还是不知道是什么东西。这种说法毫无疑义。”他补充说,廉价的玩意儿不可能拥有,那种真能吸收、转移或者改变辐射的技术。他强调,隐形轰炸机上的雷达干扰系统有这种能力。贴在手机上的小玩意儿会吗?不可能?美国匹茨堡大学癌症研究所主任罗纳德·赫伯曼博士是积极呼吁慎用手机的人士之一。他说,他不知道有“任何证据支持手机防护装置的说法”,因而不推荐人们使用这种装置。他跟同事们最近提出减少手机辐射接触的十个小窍门,其中包括尽量离头远一些,每次打电话只用几分钟,远离孩子们。手机上没有这种提醒。有没有这个盾牌先不提,手机的危险远未确定。帕克相信,DNA链被打破有可能为肿瘤发作提供了温床,手机释放出来的微波还没有足够的能量打破DNA链。赫伯曼持有同样见解,他说手机辐射“无法直接损害DNA”,不过他认为,手机辐射会以我们还不清楚的方式间接破坏遗传物质。到目前为止,有关安全方面的发现混杂不清。犹他大学研究人员最近评估了九项研究,看看使用手机与脑癌之间是否有联系。正如《神经肿瘤杂志》在二○○八年报道的那样,他们没有发现任何征兆证明使用手机的人比不使用的人更能患上脑瘤。丹麦对四十二万人的一项研究也没发现手机与肿瘤之间有什么联系,即便使用手机超过十年的人也是如此。不过,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对以前进行的十一项研究有关患脑瘤与不患脑瘤的研究进行了评估。他们得出结论,使用手机超过十年,经常接听电话的脑侧面患肿瘤的危险增加一倍。得注意的是,他们对一些个案研究评估以后认为,手机不会提高肿瘤发病危险。面对这种不确定性,赫伯曼敦促人们要谨慎,谨慎的不是用不用防护贴,而是手机。
2, 手机防辐射贴是否真的有效呢?求解答
防辐射贴是骗人的的,对人体没有任何好处不说,还会缩短手机的续航时间和加速手机天线模块老化,这玩儿和孕妇的防辐射服一样,都是利用人们对辐射的无知来骗钱的道具。手机的辐射强度与手机的信号成正比的,手机通过载波与基站通讯以获取和发送信息,载波是特定频段的电磁波,电磁波以辐射的形式传播。在某种意义上,手机的辐射=信号,所谓的防辐射贴只是一张用金属箔和胶水做成的贴纸,贴在天线的上方。金属会反射电磁波,就像镜子反射可见光一样。不知道是脑残还是存心的防辐射贴发明者企图用这种方法来减弱天线发出的载波,可没想到的是,辐射是减弱了,但信号也差了。手机的通讯模块可以调整天线的功率,当信号传输受阻,它就会提高发射功率,已维持正常的通讯功能,提高发射功率,就意味着耗电量提高,同时,也在耗通讯模块的寿命,对手机百害而无一利。因为,在信号良好的地区,手机通讯模块侦测到信号足够好的时候,会降低发射功率,已延长续航时间和寿命。其实,辐射可以两种的,一种是非电离辐射,一种是电离辐射。通讯辐射属于非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对人体的影响目前还没有定论。医院的CT、X光、核反应堆的核辐射属于电离辐射,照射人体会导致构成细胞的原子电离,造成细胞变异和死亡。但,即使是电离辐射,也必须要达到一定的功率,和足够长的照射时间才能伤害人体。而大品牌的手机,辐射量已经严格控制在世界卫生组织给出的标准以内,我们尽管放心用就是了。
名词解释
电离辐射
电离辐射是指携带足以使物质原子或分子中的电子成为自由态,从而使这些原子或分子发生电离现象的能量的辐射。 电离辐射的特点是波长短、频率高、能量高。电离辐射可以从原子、分子或其他束缚状态中放出(ionize)一个或几个电子。电离辐射是一切能引起物质电离的辐射的总称,其种类很多,高速带电粒子有α粒子、β粒子、质子,不带电粒子有中子以及X射线、γ射线。2017年10月27日,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致癌物清单初步整理参考,电离辐射(所有类型)在一类致癌物清单中。辐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事物。在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中,辐射无处不在。 按照辐射作用于物质时所产生的效应不同,人们将辐射分为电离辐射与非电离辐射两类。电离辐射包括宇宙射线、X射线和来自放射性物质的辐射。非电离辐射包括紫外线、热辐射、无线电波和微波。
手机
手机是可以在较广范围内使用的便携式电话终端,全称为移动电话或无线电话,最初只是一种通讯工具,早期在中国有“大哥大”的俗称。 手机最早是由美国贝尔实验室于1940年制造的战地移动电话机发展而来,后美国摩托罗拉工程师马丁·库帕于1973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商业化手机。现代的手机除了典型的电话功能外,还包含了照相机、GPS和连接互联网等更多功能,它们都概括性地被称作智能手机。
通讯
通讯是报刊宣传的基本题材之一,具有内容真实详细具体、形式自由灵活、表达方式多样、语言生动形象等特点。通讯的类型有:人物通讯、事件通讯、工作通讯、概貌通讯、新闻故事、文艺通讯、主题通讯、旅游通讯;最常见的是:人物通讯和事件通讯。它是应用写作研究的重要文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