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虫养殖前景 萤火虫饲养
2020-03-15 03:21:28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萤火虫饲养
本概念和家庭式饲养一样,但如果场地允许,最好布置成越接近自然环境越好。幼虫为陆栖的种类饲养方法如前,但应罩以防止逃逸的细网;可以种植一片菜圃饲养蜗牛供给幼虫捕食。水栖型的种类,则可以建造人工河道,使水流能循环流动,最好能有人工瀑布,使自然溶入的氧气增加,但要注意的是萤火虫的幼虫需要水流缓慢的环境。然后在河中饲养鲤鱼等,以鲤鱼排出之粪便繁殖藻类,这些藻类便可提供螺类为食;而萤火虫的幼虫便可捕食这些螺类。注意河道边坡应为土质,以供成熟幼虫化蛹。 如果有较大的饲养空间,也可以考虑水栖、陆栖并行的环境设计萤火虫的幼虫是吃肉的,陆生的萤火虫的幼虫大多都吃一些较小型的蜗牛,当然也有一些例外,如只吃蚯蚓不吃蜗牛的双色垂须萤。水生型的萤火虫幼虫大多数吃的都是水中的螺类。有时候也吃些小鱼、蝌蚪之类。化蛹后的萤火虫蜕变为成虫后,大多数种类的萤火虫几乎都不吃不喝,往往只吃露水,蜜露或花粉和花蜜,在南美洲地带,有少数种类的萤火虫成虫,会发光捕食其他种类的萤火虫或小型趋光性昆虫作为食物
2, 萤火虫如何养殖?
根据荧火虫的生活习性,其实不适宜搞人工养殖。萤火虫:体长0.8厘米左右,身形扁平细长,头较小,体壁和鞘翅较柔软,头部被较大的前胸盖板盖住。雄虫触角较长,有11节,呈扁平丝或锯齿状;腹部可见腹板6~7节,末端有发光器,可发出荧光;雄虫大多有翅。雌虫无翅,身体比雄虫大,不能飞翔,但荧光比雄虫亮。生活习性萤火虫依其生活环境区分为陆栖和水栖两大类,前者占大多数。陆栖萤火虫多栖于遮蔽度高,植被茂盛,相对湿度高的地方,水栖萤火虫则对环境要求更高,水不能被污染,不能灯光污染。萤火虫幼虫分为水生和陆生.幼虫一般需要6次蜕变后才进入蛹阶段。幼虫喜吃螺类和甲壳类动物,捕捉猎物后会先麻醉再将消化液注入其身体,将肉分解。在草丛常发现尾部两点发光的是陆生的山窗萤幼虫,和全身发光黑白双间的双色垂须萤幼虫,这两品种的成长雌虫翅膀退化,与幼虫形状没有太大分别,雄虫才可以飞行。初春时段,水中生活的萤火虫幼虫会爬上岸钻进土。这时由鳃呼吸改为气孔呼吸,腹部两侧会发光,约50天时间才变蛹成虫,平均只有5天的生命,进食成长都变得次要,在日落后的1小时萤火虫非常活跃,争取时间互相追求,雄虫会在二十秒中闪动亮光,等二十秒后,再次发出讯号,耐心等待雌虫的一次强光回应,当没有反应时,雄虫才会飞往别处,萤火虫在天黑时才开始发光。它们可以通过"灯(萤火虫的光)语"来"交流",互相传递,沟通信息.同一种萤火虫,雄虫和雌虫之间能互相用"灯语"联络,完成求偶过程.雌性萤火虫会以很精确的时间间隔,向雄虫发出"亮,灭,亮,灭的信号,这种时间间隔虽然很短,对于人来讲很难分辨,但萤火虫却能毫不费劲地准确判断对方的意思.当雄虫收到雌虫的"灯语"信号后,就会立刻发出相应的信号来回答.于是,它们就互相用这种特定的光信号进行交流,最后飞到一起,结成配偶.由此可见,萤火虫所发出的光对于它们的繁殖具有特殊的意义。如果有合适的场所提供人工喂养,采集营火虫的方法有两种,捉捕萤火虫一般都采用网兜法或瓶捕法。网兜法是用纱布网兜对夜间在低空飞翔的萤火虫进行兜捕。由于此虫飞行速度较慢,它又时刻发出亮光,把飞行轨迹暴露得十分明显,飞行的高度又很低,只要被发现,用网扫去,十有八九都能捕到。有时没有捕到,但萤火虫受到兜网的突然碰撞,也会落在地上而被捉住。对停息在草丛中或树枝上的萤火虫,可拿着瓶口较大的玻璃瓶,靠近后将瓶口对准它,将其轻轻抹入瓶中。如它停息在不高处,也可直接用手去捉捕。但要注意的是,此虫身体娇弱,出手要轻,否则会将其捏伤。
名词解释
萤火虫
萤火虫(英文:Firefly)又名夜光、景天、如熠燿、夜照、流萤、宵烛、耀夜等,属鞘翅目萤科,是一种小型甲虫,因其尾部能发出荧光,故名为萤火虫。这种尾部能发光的昆虫,约有近2000种,我国较常见的有黑萤、姬红萤、窗胸萤等几种。 萤科昆虫的通称,全世界约2000种,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和温带地区。根据中国几位专家的统计现发现的种类约有100余种,再加上未发现的种类,总共有150多种。夜间要发光,可分为水生类和陆生类两种。体型小至中型,长而扁平,体壁与鞘翅柔软。前胸背板平坦,常盖住头部。头狭小。眼半圆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腹部7~8节,末端下方有发光器,体内的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反应后生成的黄绿色荧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