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朵拉利品网
知识中心
资讯
  • 资讯
  • 产品
  • 供应商
您的位置: 朵拉利品网 >  知识中心 > 海蛤壳粉 中药的海粉跟海蛤粉有什么区别?
海蛤壳粉 中药的海粉跟海蛤粉有什么区别?
2020-03-14 18:19:53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中药的海粉跟海蛤粉有什么区别?



海粉
异名:红海粉
来源:为海兔科动物蓝斑背肛海兔的卵群带。
蓝斑背肛海兔,又名:海珠。全体略呈纺锤形,长9~12厘米,色黄褐至青绿;背面和边缘散布青绿或蓝色的斑点,斑点外围有褐色线圈围绕。头颈部明显,有触角2对,前一对粗大,称为头租角,外侧有一耳状深沟,表面着生树枝状绒毛突起;后一对较小,称为嗅角,呈短棍形,表面着生小绒毛突起。眼个,黑色,无眼柄,位于嗅角基部的前方两侧。胴部非常膨大,向前后两端削尖。足宽大平滑,前端呈截状,两侧扩张,末端呈短尾状。侧足发达,位于体中部,两侧足的前端分离,后端愈合,构成一特殊的腔。本鳃大,呈扇形。有紫汁腺。肛门位于鳃的直后方,呈管状突起。体背面被多数大小不同的突起,长圆锥形,散布于足背边缘的较密,小形,呈触手状;散布于头部和胴部者。
大形,有多数分歧。生活于暖海地区。常栖息在潮下带的海藻上,食泥沙、藻类及小型软体动物等。遇刺激时能分泌紫色液体,使海水混浊而借以掩护。产卵时,先爬行到海藻或石块等附着物上,然后排出卵群带,附于附着物上。卵群带青绿色,细索状如挂面,扭曲呈不规则形。分布我国东南沿海。厦门附近有大量养殖
性味甘咸,寒。 入肺、肝经。

[编辑本段]功用主治
清热养阴,软坚消痰。
治肺燥喘咳,瘿瘤,瘰疬。

海蛤粉是海蛤壳煅后研末
海蛤壳为帘蛤科动物青蛤等几种海蛤的贝壳。 青蛤贝壳2片,近圆形。壳长约36.5~56毫米,高几与长相等,宽度约为长度的2/3。壳顶突出,位于背侧中央,尖端向前方弯曲。无小月面,楯面狭长,全部为韧带所占据,韧带黄褐色,不突出壳面。贝壳表面极凸出,生长线在顶部者细密,不甚显著,至腹面渐粗大,凸出壳面。壳面淡黄色或棕红色。壳内面为白色或淡肉色,边缘具有整齐的小齿。小齿愈近背缘愈大。铰合部狭长而平,左、右壳各具3个主齿。外套痕显明,外套窦深,自腹缘向上方斜伸至贝壳的中心部,后端宽,至前端渐狭,呈楔形。前闭壳肌痕细长,呈半月状,后闭壳肌痕大,椭圆形。足扁平,舌状。生活于近海的泥沙质海底。我国沿海均有分布。
【功用主治】清热,利水,化痰,软坚。治热痰喘嗽,水肿,淋病,瘿、瘤,积聚,血结胸痛,血痢,痔疮,崩漏,带下。 煅海蛤壳有抑制胃酸作用。

2, 蛤壳粉哪里的好



海蛤壳为帘蛤科动物青蛤等几种海蛤的贝壳。青蛤贝壳2片,近圆形。异名为海蛤(《本经》),蛤壳(《本草原始》)。
【药材】贝壳呈类圆形,外表面黄白色。壳顶歪向一方,有排列紧密的同心环纹,沿此纹或有数条灰蓝色轮纹,腹缘细齿状。壳内面乳白或青白色,光滑无纹。体轻,质坚硬略脆,断面层纹不明显。气稍腥,味淡。以光滑、洁净者为佳。主产江苏、浙江、山东、福建等地。现用药材海蛤壳,除上述一种外,尚有同科动物文蛤的贝壳,亦同等使用。
【化学成分】含碳酸钙、壳角质等。
【炮制】蛤壳:洗净、晒干,碾成碎块。煅蛤壳:取净蛤壳置无烟火上煅至红透,取出放凉,碾碎即成。蛤粉:将煅蛤壳碾至极细成粉末状。
《雷公炮炙论》:"凡修事(海蛤)一两,于浆水中煮一伏时后,却以地骨皮、柏叶二味,又煮一伏时,后于东流水中淘三遍,拭干,细捣,研如粉,然后用。凡一两,用地骨皮二两,并细锉,以东流水淘取用之。"
【性味】咸,平。①《本经》:"味苦,平。" ②《吴普本草》:"歧伯:甘。扁鹊:咸。" ③《别录》:"咸,无毒。" ④《药性论》:"味咸,有小毒。"
【归经】①《本草汇言》:"入手足太阳、阳明经。" ②《要药分剂》:"入心、肾二经。"
【功用主治】清热,利水,化痰,软坚。治热痰喘嗽,水肿,淋病,瘿、瘤,积聚,血结胸痛,血痢,痔疮,崩漏,带下。
①《本经》:"主咳逆上气,喘息,烦满,胸痛寒热。"
②《别录》:"疗阴痿。"
③《药性论》:"治水气浮肿,下小便,治嗽逆上气,项下瘤瘿。"
④《唐本草》:"主十二水满急痛,利膀胱、大小肠。"
⑤《四声本草》:"止消渴,润五脏。"
⑥《日华子本草》:"治呕逆,阴痿,胸胁胀急,腰痛,五痔,妇人崩中、带下病。"
⑦《纲目》:"清热利湿,化痰饮,消积聚,除血痢,妇人血结胸,伤寒反汗,搐搦,中风瘫痪。"
⑧《现代实用中药》:"治淋疾,并有利尿之功。"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4钱;或入丸、散。
【宜忌】①《本草经集注》:"蜀漆为之使。畏狗胆、甘遂、芫花。" ②《本草汇言》:"病因热邪痰结气闭者宜之,若气虚有寒,中阳不运而为此证者,切勿轻授。"

名词解释


蛤壳

蛤壳为少常用中药,\"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分\"海蛤\"和\"文蛤\"两种。现在市售品常见者有二种,即文蛤与青蛤;此外,尚有若干地区以蚌壳当蛤壳用。

本经

《神农本草经》又称《本草经》或《本经》,中医四大经典著作之一,作为现存最早的中药学著作约起源于神农氏,代代口耳相传,于东汉时期集结整理成书,成书非一时,作者亦非一人,秦汉时期众多医学家搜集、总结、整理当时药物学经验成果的专著,是对中国中医药的第一次系统总结。在李时珍出版《本草纲目》之前,该书一直是被看作最权威的医书。 神农本草经全书分三卷,载药365种,以三品分类法,分上、中、下三品,文字简练古朴,成为中药理论精髓。 2015年8月,由外文出版社出版了《全图神农本草经》英法译本。本书的译注者安德烈夫妇是对汉学颇有研究心得的专家,翻译出版过多部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著名花鸟画家刘景曾先生在本书中创作了许多前人未曾涉足的物种形象,使传统花鸟画的物种大为增加,对新物种绘画实践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本书绘画不拘泥于影貌,一举突破了明清以来药物标本画的束缚。在画中容纳了大量诗文、史料等与该物种相关的中国古代文化信息。读者可细细品味那些耐人寻味的精彩画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