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茨基认知发展理论 简述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2020-03-04 13:34:00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简述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理论
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一) 维果茨基理论的基本观点(1) 文化历史发展理论:认为人的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并借助语言实现的(2) 两种工具的理论:人有两种工具,一种是物质工具,一种是精神工具,人因使用精神工具,从而使人类的心理发生质的变化,上升到高级阶段(3) 两种心理机能:维果茨基认为,必须区分两种心理机能,一是靠生物进化获得的低级心理机能,一种是文化历史发展的结果—高级心理机能(一) 心理发展的本质:心理发展是指一个人的心理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4) 认知发展的三种重要观点a) 内化:内化是指从社会环境中吸收所观察到的知识,从而为个体所利用b) 最近发展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所以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c) 支架式教学:教学支架就是在儿童解决超过他们当前知识水平的问题时,老师给予的支持和指导(二) 维果茨基理论在教育上的意义(1) 儿童通过外部的对话加以内化来学习(2) 提出的最近发展区概念对教育具有重要的启示(3) 语言和思维密切而复杂地联系在一起
4, 在维果斯基看来认知发展的实质是什么它为什么认为教育应走在发展前面
维果斯基认为,由于工具的使用,引起人的新的适应方式,即物质生产的间接的方式,而不像动物一样是以身体的直接方式来适应自然。在人的工具生产中凝结着人类的间接经验,即社会文化知识经验,这就使人类的心理发展规律不再受生物进化规律所制约,而受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所制约。当然,工具本身并不属于心理的领域,也不加入心理的结构,只是由于这种间接的“物质生产的工具”,就导致在人类的心理上出现了“精神生产的工具”,即人类社会所特有的语言和符号。生产工具和语言符号的类似性就在于它们使间接的心理活动得以产生和发展。所不同的是,生产工具指向于外部,他引起客体的变化,符号指向于内部,它不引起客体的变化,而是影响人的行为。控制自然和控制行为是相互联系的,因为人在改造自然时也改变着人的自身的性质。其次,他探讨了“发展”的实质,提出其文化——历史的发展观。维果斯基认为就心理学家看来,发展是指心理的发展。所谓心理的发展就是指:一个人的心理(从出生到成年),是在环境与教育影响下,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逐渐向高级的心理机能的转化过程。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标志是什么?维果斯基归纳为四个方面的表现:1、心理活动的随意机能;2、心理活动的抽像——概括机能;也就是说各种机能由于思维(主要是指抽像逻辑思维)的参与而高级化;3、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地变化、组合,形成间接的、以符号或词为中介的心理结构;4、心理活动的个性化。心理机能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原因是什么?维果斯基强调了三点:一是起源于社会文化——历史的发展,是受社会规律所制约的。二是从个体发展来看,儿童在与成人交往过程中通过掌握高级的心理机能的工具——语言、符号这一中介环节,使其在低级的心理机能的基础上形成了各种新质的心理机能。三是高级的心理机能是不断内化的结果。由此可见,维果斯基的心理发展观,是与他的文化——历史发展观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他强调,心理发展的高级机能是人类物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的产物;强调心理发展过程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并为这个变化过程确定了一系列的指标。
名词解释
机能
[enginery]∶泛指:在物质(物体)的系统中,其某一部分应有的作用和能力。
它们
《它们》由韩寒+赵闯+杨杨三位青年艺术家跨界合作,是一部精美的巨型科学文艺画册。全书用超过两百幅精美大图,讲述了地球46亿年里最壮美的生命简史,震撼还原恐龙在中生代诞生、繁衍、斗争、捕食,乃至灭亡的全过程。在《它们》里你将会看到其他普通科普书里所看不到的最逼真、令人叹为观止的恐龙时代,也将看到人类的渺小。
心理
心理是指人内在符号活动梳理的过程和结果。具体是指生物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心理的表现形式叫做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心理特性,人的心理活动都有一个发生,发展,消失的过程。人们在活动的时候,通过各种感官认识外部世界事物,通过头脑的活动思考着事物的因果关系,并伴随着喜、怒、哀、惧等情感体验。这折射着一系列心理现象的整个过程就是心理过程。按其性质可分为三个方面,即认识过程、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简称知、情、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