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朵拉利品网
知识中心
资讯
  • 资讯
  • 产品
  • 供应商
您的位置: 朵拉利品网 >  知识中心 > 盖碗文化 盖碗茶的文化
盖碗文化 盖碗茶的文化
2020-02-28 15:25:58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盖碗茶的文化



盖碗,即年代戏中常见的一种品茶器具。分为盖、杯器、下托三部分。其得名源于民间一种齐刘海的发型。使用碗盖茶品茶,须要开水滚烫一遍,随后再将茶放入杯中,醒茶的时间看茶叶数量和种类约为20秒至3分钟。在清雍正年间,盛行使用盖碗。
光绪琉璃盖碗
用来冲泡茶叶的盖碗,过去多用来冲泡花茶和铁观音,已经没有限制。使用时既可以用来泡茶后分饮,也可一人一套,当作茶杯直接饮茶用。制作盖碗的材质有瓷、紫砂、玻璃等,以各种花色的瓷盖碗为多。鲁迅先生在《喝茶》一文中曾这样写道:“喝好茶,是要用盖碗的。于是用盖碗。果然,泡了之后,色清而味甘,微香而小苦,确是好茶叶。”在众多的碗、盏、壶、杯之中,鲁迅先生为什么单单赞赏盖碗呢?其中,自有道理。
同治折腰盖碗
凡深谙茶道的人都知道,品茗特别讲究“察色、嗅香、品味、观形”。以杯、壶泡茶,不利于察色、观形,亦不利于茶汤浓淡之调节。杯形茶具呈直桶状,茶泡在杯中嫩叶细芽全被滚烫的沸水焖熟了,何来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饮”;北方盛行的大壶泡茶,茶温易冷却,香气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质也会下降。无论从品茗鉴赏,或是从养生保健角度而论,用杯、壶泡茶的不足均显而易见。
日式盖碗
而盖碗茶具,有碗,有盖,有船,造型独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盖可入碗内,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时盖不易滑落,有茶船为托又免烫手之苦。且只需端着茶船就可稳定重心,喝茶时又不必揭盖,只需半张半合,茶叶既不入口,茶汤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惬意,避免了壶堵杯吐之烦。盖碗茶的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
紫砂盖碗
使用法宝:
1、用盖碗品茶,杯盖、杯身、杯托三者不应分开使用,否则既不礼貌也不美观。
2、品饮时,揭开碗盖,先嗅其盖香,再闻茶香。
3、饮用时,手拿碗盖撩拨漂浮在茶汤中的茶叶,再饮用。
4、在闽南一些地区常以盖碗泡茶后再分茶,在北方地区通常用盖碗泡茶后就直接饮用。
可见,盖碗有着丰富的历史作为支撑,在我国茶史中有着不可估量的地位。
原文链接:

2, 盖碗有什么历史?



茶艺馆是现代茶艺产生后的新生事物,对弘扬中国传统的柔美茶文化,促进茶叶的消费,进步社会休闲糊口的品质等方面,施展了积极作用,已形成了一个新兴行业,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经营者和顾客,影响所及,已扩大到全国各地和海外华人社会。茶艺馆可以是小型文化交流中央,丰硕人们的文化糊口,以茶为媒体,提供幽雅、恬静的休闲场所,在这里人们可以逍遥的聊天,冷静的洽商,悠闲的阅览,还可以下棋和听曲,举办各类茶事流动。茶艺馆通常讲究雅致,气氛悠闲,富于文化气味,凡是到茶艺馆来的人都感慨感染到了宁静、安逸的氛围,超凡脱俗,在紧张、烦躁、刻板的现代工商社会,是难得的躲避尘世烦恼的好地方,如同现代都市中的丛林。
茶艺馆与过去各种茶馆最大的差别,是把饮茶从日常糊口的一部门开发成富有文化气味的品饮艺术,饮茶的本身就是一门艺术、一门哲理。从饮茶艺术中体现中国人的传统精神和传统品德,饮茶不仅有益于身心的健康,更是一种艺术的享受。因此,茶艺馆与过去的茶馆截然不同,茶艺馆的环境设计以清爽、柔和、宁静为主题。夸大品饮茶时应有高雅的举止和规矩,一般有这样的一些告示,"为了不影响别人,请您放低交谈的声音"、"请勿躺卧"、"服装不整请勿人内"等等。除了提供各种茶叶任由客人选择外,茶具设备也良多,个人用盖碗、多人用小壶泡、功夫茶等,配器齐全,从煮水器、水孟、茶巾、茶则、茶匙、杯托等等全套提供,至于行茶、冲泡等,都是由客人自己来。茶艺馆还设有茶具、茶叶、茶书籍等的贩卖以及代客养壶、寄存茶叶、举办茶艺讲座、教授教养、培训茶艺职员等等茶文化流动。
现代的茶艺馆可以说是小型文化交流中央。是很好的精神文明建设场所。是展现民族文化特色的地方。是高雅的休闲糊口馆。所以,茶艺馆是一项很重要的精神文明建设项目。
个人认为盖碗的盖子可以拨开茶叶,呵呵,不知道这么回答您满意吗

3, 盖碗的质地以什么为主呢?



“茶托”又称“茶船”,相传为唐四川节度使崔宁之女所造。始为木托,后以漆制。盖碗茶具常有名人绘的山水花鸟。 碗内又绘避火图。有连同茶托为十二式者;十二碗加十二托,为二十四式。备茶会之用。清代茶托花样繁多,有圆形、荷叶形、元宝形等等。盖碗茶盛行于清代京师(北京),大家贵族,宫廷皇室,以及高雅之茶馆,皆重盖碗茶。盖碗茶宜于保温,故后来各地都流行。)
盖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三才杯”,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暗含天地人和之意。盖碗茶,须用滚烫的开水冲一下碗,然后放入茶叶盛水加盖,沁茶的时间看茶叶数量和种类约为20秒至3分钟。在清雍正年间,盛行使用盖碗。
“盖碗茶”,回族传统饮茶风俗。是成都最先发明并独具特色。所谓“盖碗茶”,包括茶盖、茶碗、茶船子三部分,故称盖碗或三炮台。茶船子,又叫茶舟,即承受茶碗的茶托子。相传是唐代德宗建中年间(780-783)由西川节度使崔宁之女在成都发明的。因为原来的茶杯没有衬底,常常烫着手指,于是崔宁之子就巧思发明了木盘子来承托茶杯。为了防止喝茶时杯易倾倒,她又设法用蜡将木盘中央环上一圈,使杯子便于固定。这便是最早的茶船。后来茶船改用漆环来代替蜡环,人人称便。到后世环底做得越来越新颖,形状百态,有如环底杯。一种独特的茶船文化,也叫盖碗茶文化,就在成都地区诞生了。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点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后世就遍及于整个南方。
川人使用茶盖还有其特殊的讲究:品茶之时,茶盖置于桌面,表示茶杯已空,茶博士会很快过来将水续满;茶客临时离去,将茶盖扣置于竹椅之上,表示人未走远,少时即归,自然不会有人侵占座位,跑堂也会将茶具、小吃代为看管。茶博士的斟茶技巧,又是四川茶楼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水柱临空而降,泻入茶碗,翻腾有声;须臾之间,嘎然而止,茶水恰与碗口平齐,碗外无一滴水珠,既是一门绝技,又是艺术的享受。
唐代由于逐渐普及了饮茶的专用盏,随之又发明了盏托,宋元沿
袭,明清以来配以盏盖,始形成了一盏、一盖、一碟式的三合一茶
盏——盖碗。用茶盏、盏盖和茶盏托(托住茶盏的小碟)这三位一体的盖碗作饮具有四大好处:一是茶盏小于茶碗,且上大下小,注水方便,易于让茶叶沉淀于底,添水时茶叶翻滚,易于泡出茶汁;二是上有隆起的茶盖,而盖沿小于盅口,不易滑跌,便于凝聚茶香,还可用来遮挡茶沫,饮茶时不使茶沫沾唇;三是有了茶托不会烫手,也可防止从茶盅溢出的水打湿衣服,因而在客来敬茶的礼仪上,以盖碗茶敬客更具敬意;四是用盖碗作饮具,保温性更好。
宋代盏托的使用已相当普及,多为漆制品。明代后又在盏上加盖,既增加了茶盏的保温性,使之更好地浸泡出茶叶中的茶汁,又增加了茶盏的保洁性,可防止尘埃的侵入。品饮时,一手托盏,一手持盖,并可用茶盖来拂动漂在茶汤面上的茶叶,更增添一份喝茶的情趣。

名词解释


盖碗茶

盖碗茶,四川等地汉族人民传统的饮茶风俗,是一种上有盖、下有托,中有碗的茶具,又称“三才碗”,盖为天、托为地、碗为人。品盖碗茶,韵味无穷。茶盖放在碗内,若要茶汤浓些,可用茶盖在水面轻轻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转,轻刮则淡,重刮则浓,是其妙也。一些懂茶道的人很会品茶,他们认为,如果茶香而不清则是一般的茶,香而不甜是苦茶,甜而不活也不能称之为上等茶,只有鲜、爽、活的茶才是最好的茶。“盖碗茶”,是成都最先发明并独具特色。盖碗茶盛行于清代京师(北京),大家贵族,宫廷皇室,以及高雅之茶馆,皆重盖碗茶。盖碗茶宜于保温,故后来各地都流行。这种特有的饮茶方式逐步由点巴蜀向四周地区浸润发展,后世就遍及于整个南方。

茶盏

茶盏是饮茶的用具。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它的基本器型为敞口小足,斜直壁,一般比饭碗小,比酒杯大。今存于国内的宋代茶盏的品种有兔毫盏、油滴盏、曜变盏、鹧鸪斑。苏东坡的名句\"从来佳茗似佳人\",典型地代表了唐宋及以后的文人墨客,将品茶作为精神享受的明显倾向。茶盏在唐以前就已有记载,《博雅》说:\"盏杯子\"宋代时开始有\"茶杯\"之名。陆游就曾写过:“藤杖有时缘石瞪,风炉随处置茶杯”的诗句。现代人多称茶杯或茶盏。

盖碗

盖碗带盖儿的茶碗。盖碗是陶瓷烧制的,由茶碗、茶盖、茶船三件套组成,堪与紫砂壶媲美。此盖碗又称“三才碗”。所谓三才即天、地、人。茶盖在上谓之天,茶托在下谓之地,茶碗居中是为人。这么一副小小的茶具便寄寓了一个小天地,一个小宇宙,也包含了古代哲人讲的“天盖之,地载之,人育之”的道理。三件头“盖碗”中的茶船作用尤妙。茶碗上大下小,承以茶船增强了稳定感,也确不易倾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