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理宗头骨饮器现在何处
宋理宗(1205年出生,1264年逝世于临安),原名赵与莒,1222年立为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是南宋的第五位皇帝,他在位时间是从1224年到1264年。
宋理宗本不是皇子,而只是宋朝皇家的一个亲戚,他是赵匡胤之子赵德昭的九世孙。他的前任宋宁宗死后,宰相史弥远矫诏废太子赵弘,立贵诚,即为宋理宗。
宋理宗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一直到1233年史死后宋理宗才开始亲政,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了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执政后期,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1234年南宋联蒙古国灭金。1259年,蒙古攻鄂州,宰相贾似道以宋理宗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给蒙古。
理宗死后的谥号是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庙号理宗。根据周密《齐东野语》的记载,最初曾拟定“景”“淳”“成”“允”“礼”五字被备选庙号,最后定位“礼宗”,但有人说“礼宗”与金哀宗拟的溢号相同,便更名为“理宗”,人民认为根据理宗崇尚理学的实际出发,如此谐音也是名实相符。
理宗病重时,曾下诏,征求全国名医为自己治病,但无人应征。理宗病逝,死后葬于会稽附近的永穆陵。他死后不过十五年,其陵墓,包括南宋其他几位帝王和后妃的陵墓,被一个叫杨琏真珈的僧人盗发,理宗的尸体因为入殓时被水银浸泡,所以还未腐烂,盗墓者便将其尸体从陵墓中脱出,倒悬于陵前树林中以沥取水银。随后将理宗头颅割下,送交北京大都元朝统治者,其躯干则被焚毁。这是宋理宗生前万万没有料到的。理宗的头颅直到朱元璋攻占大都后,才在元大都的皇宫中被找到,朱元璋命人将理宗颅骨重新安葬于宋陵遗址,并对被毁坏的陵墓进行了修复。
你看看就知道了 是被人认可的皇帝
2, 理宗头骨饮器现在何处
不是个好皇帝。
宋理宗赵昀(原名与莒),宋朝第十四位皇帝,南宋第五位皇帝,赵希瓐子,开禧元年乙丑年正月五日癸亥(1205年1月26日)出生于绍兴府山阴县虹桥里第〔理宗把这天定为“天基节”〕,属相牛。理宗于嘉定十七年闰八月三日(1224年9月17日)—景定五年十月二十六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当政共计41年。
南宋走向灭亡之路是从宋理宗开始的,由于他的无能、昏庸不辨忠奸,任用奸相佞臣,排斥打击忠臣良将。生活上荒淫奢侈,致使南宋统治日益衰退,朝纲不济,终于被蒙古所灭。
看待一个人需要从多角度、多方面,不能仅仅因为他做出的一些错事而全盘否定其所作所为,未免太过于偏执。尤其像皇帝,其一生在位时间也有长短,所面临的境况也各不相同。论起,南宋的宋理宗,可以说他是南宋唯一一位有所作为的皇帝,但也是南宋灭亡的关键所在。总的来说,他虽不是一位好皇帝,但至少也做出过一些贡献。
在他亲自执政后,在政治上,他为了改变冗官大量存在的现象,在每次科举进士数量上有所限制,规定为450人,较之前少了150人。而且他规定朝中大臣不能私自推荐官员,没有担任过州县官员的一律不能担任朝中职位。在经济上,他任命洪咨夔等人为监察御史,弹劾众多无用之辈,回收纸币,想要控制物价飞速上涨。在文化,他认定理学为国学,重用朱熹等人,创办众多疏远,想要让文化得到更好地传播。在社会上,他希望对那些贫困人有所救济,让道路两旁那些无家可归的儿童有所归属,至少在临安一带,他是做到了。由于他在多方面的改革下,南宋的整体实力有所回温,被后人称之为“端平更化”。
直到公元1235年,蒙古国开始大肆进攻南宋,宋理宗还任用了一些忠心耿耿的武将能够抵抗,但是之后,他任用丁大全等人,更是把朝局交给贾似道这等小人手中,导致政治一片黑暗,忠臣无端被杀,在蒙古军在威逼下,南宋实力日益衰败。
在鄂州,由于蒙古国内乱,宋军见机行事,取得了一定的胜利,宋理宗就更加不顾国家安危。逐渐陷入对美色的痴迷中,明目张胆的召妓女入宫,还疏远了更多忠臣,南宋危在旦夕。
在元朝史官编撰的《宋史》中,脱脱等人对其的评价是:“宋理宗在位的时间,跟宋仁宗差不了多少。但是在宋理宗这四十年里,唯独只有吴潜等人有精明才干,但都不予以重用,反而重用了像丁大全等小人,让他们能够作威作福,违背最初的想法。他的治国能力跟庆历等皇帝没法比,倘若在察州战役后,能够采取夹攻的策略,经心治理国家,同样可以刷新会稽的耻辱。但是贪图土地,背弃了自己的盟友,导致国家灭亡速度加速。可惜呀!他到了中年,嗜欲众多,对政事有所怠慢,亲近佞臣,只不过是在延长性命罢了,这跟最初的大改大有径庭,可以说南宋的灭亡,是自取灭亡。”这是史书上对其的记载,认为就是由于他自身的原因,最初胜利的天平秤是偏向于他的,反而他一手把胜利推向别人,致使自己堕入深渊。
名词解释
南宋
南宋(公元1127年-公元1279年)是中国古代上承北宋下启元朝的朝代,由赵构创立,定都临安,与北宋统称为宋朝,共传5世9帝,享国152年。 南宋初期不断与金交战,绍兴和议(公元1141年)后,南宋放弃淮河以北地区,双方形成对峙局面。在宋孝宗时期有过数次北伐,都无功而返。后期蒙古崛起对南宋进攻,南宋抵抗多年后最终于1279年被灭。南宋是中国历史上经济、文化繁荣,对外开放程度较高的王朝,其灭亡的直接原因是漠北游牧民族对宋朝先进生产关系的毁灭性打击。
宋理宗
赵昀(1205年1月26日―1264年11月16日),即宋理宗,南宋第五位皇帝(1224年9月17日—1264年11月16日在位),宋太祖赵匡胤之子赵德昭九世孙。赵昀原名赵与莒,绍兴府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嘉定十五年(1222年),被立为宋宁宗弟沂王嗣子,赐名贵诚。嘉定十七年(1224年),立为宁宗皇子,赐名昀。宋宁宗死后,赵昀被权臣史弥远拥立为帝。赵昀继位的前十年都是在权相史弥远挟制之下,自己对政务完全不过问,自己则尊崇理学,纵情声色,直到绍定六年1233年,史弥远死后,赵昀才开始亲政。他亲政之初立志中兴,采取罢黜史党、亲擢台谏、澄清吏治、整顿财政等改革措施,史称“端平更化”。端平元年(1234年),派兵联蒙灭金。执政后期,赵昀又沉缅于醉生梦死的荒淫生活中,朝政相继落入丁大全、贾似道等奸相之手,国势急衰。鄂州之战,宰相贾似道以赵昀名义向蒙古称臣,并将长江以北的土地完全割让。景定五年1264年,赵昀在临安去世,在位四十年,享年六十岁。谥号建道备德大功复兴烈文仁武圣明安孝皇帝,庙号理宗。葬于永穆陵。
皇帝
皇帝(Emperor)是中国帝制时期最高统治者的称号。 上古三皇五帝,如羲皇伏羲、黄帝轩辕等都不是真正帝王,仅为部落或联盟首领,其“皇”或“帝”号,为后人追加。夏朝君主称“后”,商朝君主称“帝”,周天子称“王”。战国诸侯大多僭越称王,尊周天子为“天王”。秦王嬴政统一中国,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盖五帝”,创“皇帝”一词作为华夏最高统治者的正式称号,故秦始皇嬴政是中国首位皇帝。从此“皇帝”取代“帝”与“王”,成为中国两千年多来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的称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