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年级凑十法减法分解式15
1、15-4=10+5-4=10+1=112、13-2=10+3-2=10+1=113、14-3=10+4-3=10+1=114、12-1=10+2-1=10+1=115、凑十法公式:(10+A)-B=10+A-B,即是把20以内的减法化成10+A-B。四则运算的意义和计数方法加法意义、减法意义、乘法意义、除法意义、加法、减法、除法、乘法、验算运算定律与简便方法、四则混合运算加法交换律(a+b=b+a)、加法结合律(a+(b+c)=(a+b)+c)、乘法交换律(a*b=b*a)、乘法结合律(a*(b*c)=(a*b)*c)、乘法分配律(a*(b+c)=a*b+a*c)、连减的性质(a-b-c=a-(b+c))、商不变的性质减法运算性质:a-(b+c)=a-b-c a-(b-c)=a-b+c运算分级:加法和减法叫做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二级运算(简略)复合应用题式与方程方程计量单位长度、面积和体积以及其同类量之间的进率质量单位和他们之间的进率1吨=1000千克 一千克=1000克时间单位进率、人民币进率1小时=60分钟 1分钟=60秒1块=10角参考资料:搜狗百科--凑十法
2, 破十法分解式图
破十法:一种计算方法即:当个位不够减时,就用10减去减数,剩下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即破十法。执教过一年级数学的老师对于这部分内容很熟悉,也一定了解“20以内的减法”的基本算理——“破十法”。在旧版教材中,“破十法”被摆在十分明显的位置,并通过例题的解法演示,一步一步地引领学生掌握。比如,11-3,有的学生说“1-3不够,还差2个,我从10里拿出一个2就等8了”这种方法倍受学生喜欢其实我不认为“破十法”一定比直接减的方法好,以前对“破十法”很重视,现在更加注重学生的思维了,学生喜欢用什么方法,就应该鼓励学生使用什么方法,只要是学生易于接受,就可以。我们提倡培养学生的数感,数感是在运算中培养的,当然要结合具体的问题,选择前当的算法。
名词解释
10
10,相当于汉字"十"。是位于9与11之间的自然数、正整数。 在十进制中,10是最小的两位数,写法是一个1后面加一个0,是一个合数,有4个因数(约数),是一个有理数。
乘法
乘法(multiplication)是指将相同的数加起来的快捷方式。 其运算结果称为积,“x”是乘号。从哲学角度解析,乘法是加法的量变导致的质变结果。整数(包括负数),有理数(分数)和实数的乘法由这个基本定义的系统泛化来定义。 乘法也可以被视为计算排列在矩形(整数)中的对象或查找其边长度给定的矩形的区域。 矩形的区域不取决于首先测量哪一侧,这说明了交换属性。 两种测量的产物是一种新型的测量,例如,将矩形的两边的长度相乘给出其面积,这是尺寸分析的主题。
减法
减法是基本的算术运算,从一个数量中减去另一个数量的运算叫做减法,其结果成为差。 已知两个加数的和与其中一个加数,求另一个加数的运算叫做减法。表示减法的符号是“-”,读作减号。用来计算减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