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积混凝土测温线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有什么要求?
2019-11-18 12:22:18
来源:朵拉利品网
2, 大体积混凝土测温具体要求
应该你看的这个版本是对的。是正式发行的。有的网上提供的版本很可能是讨论稿等。所以应以正式颁布发行的版本为准。大体积混凝土的测温应从混凝土浇筑结束后开始,这应该无争议。关于何时结束,规范中虽然没有明说,但有一个指标是可以参考的,就是到混凝土表面温度和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c时,可拆除覆盖。也就是说温度控制已达到目的,已没有开裂的危险了。因此,此时测温也就没有必要了。所以测温的终止时间应该是混凝土表面温差和环境最大温差小于20°c的时候。关于温差的计算,可参见这本规范的附录B.5“温差计算”。以上回答,希望对你能有所帮助。
4, 大体积砼测温,用什么测温仪比较好
测温点的平面布置:1)平面形状中心。2)中心对应的侧边及容易散发热量的拐角处。3)主风向部位。总之测温点的位置应选择在温度变化大,容易散热、受环境温度影响大,绝热温升最大和产生收缩拉应力最大的地方。 4)测温点的竖向布置:一般每个平面位置设置一组3个,分别布置在砼的上、中、下位置,上下测点均位于砼表面10厘米处,另外在空气,保温层中各埋设1个测温点测量环境温度、保温层内的温度。浇筑温度浇筑温度是指砼出罐后,经运输、振捣后的温度。《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4—92对浇筑温度作了规定:“不宜超过28℃”。此规定没有考虑到全国地方差异,例如上海、南京、武汉等我国南方地区高温季节施工大体积砼,若不采取特殊措施是很难达到这一要求的,若采取措施就得花较大的费用。江苏常州某些工程浇筑温度达到35℃,由于保温降温措施得力,也没有出现温差裂缝。上海、武汉等地的某些大体积砼工程浇筑温度超过28℃,个别工程达到41℃,也没有出现危害结构安全和影响使用功能问题。因此,在《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中,对于浇筑温度无不宜超过28℃的限制。控制浇筑温度是有好处的,要降低浇筑温度必须从降低砼出机温度入手,其目的是降低大体积砼的总温升值和减小结构的内外温差。降低砼出机温度最有效的方法是降低石子的温度,由于夏季气温较高,为防止太阳的直接照射,可要求商品砼供应商在砂、石堆场搭设简易遮阳装置,必要时向骨料喷射水雾或使用前作淋水冲洗。在控制砼的浇筑温度方面,通过计算砼的工程量,做到合理安排施工流程及机械配置,调整浇筑时间为以夜间浇筑为主,少在白天进行,以免因暴晒而影响质量。降温速率大体积砼的温度变化曲线一般如图所示。先是一个升温过程,升到最高点后就慢慢降温,升温的速度要比降温的速度大。大体积砼达到最高点:主要决定于配合比、几何尺寸、现场条件等因素,根据工程统计,一般的大体积砼浇筑后3~4d出现最高点。国家规范对于温度控制有前述规定,但对于降温速率未提出明确要求。如大体积砼升温时内表温差过大,会造成表面裂缝;那么降温速率过快,会造成贯穿性冷缩缝,也是绝对不允许的。理论上,任何材料的允许温差与材料的极限值有关。对于大体积砼而言,如果降温过快,虽然内表温差仍然控制在规范要求之内。但由于砼内部温差过大,温差应力达到砼的极限抗拉强度时,理论上就会出现裂缝,而且此裂缝出现在大体积砼的内部,如果相差过大,就会出现贯穿裂缝,影响结构使用,因此,降温速率的快慢直接关系到大体积砼内部拉应力的发展。理论上要求温差应力必须小于同一时间的砼抗拉极限强度。目前有的工程采用降温速率取2~3℃/d,跟踪后也未见贯穿裂缝,但是对于大多数施工单位来说,由于没有全面可靠的数据资料,为安全起见仍采用≤1~1.5℃/d。砼养护可遵循降温速率“前期大后期小”的原则。因养护前期砼处于升温阶段,弹性模量、温度应力较小,而抗拉强度增长较快,在保证砼表面湿润的基础上应尽量少覆盖,让其充分散热,以降低砼的温度,亦即养护前期砼降温速率可稍大。养护后期砼处于降温阶段,弹性模量增加较快,温度应力较大,应加强保温,控制降温速率。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大体积混凝土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检验温度点
名词解释
混凝土
混凝土,简称为“砼(tóng)”:是指由胶凝材料将集料胶结成整体的工程复合材料的统称。通常讲的混凝土一词是指用水泥作胶凝材料,砂、石作集料;与水(可含外加剂和掺合料)按一定比例配合,经搅拌而得的水泥混凝土,也称普通混凝土,它广泛应用于土木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