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安县旅游资源开发历史 瓮安县山河旅游开发公司
2019-10-04 07:16:29
来源:朵拉利品网
3, 巴彦淖尔市旅游资源开发不足之处?
余庆苦丁茶余庆县盛产小叶苦丁茶,小叶苦丁茶属木樨科粗状女贞,生长在乌江沿岸及苗岭山区,与云南、四川、浙江、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的冬青科大叶苦丁茶品种完全不同,它是贵州特有的一种珍稀植物,具有干茶绿、汤色绿、叶底绿的特征。被中科院院士、上海市茶叶协会名誉会长、著名科学家谈家帧教授誉为“绿色金子”。 红金橘红金橘,又名“红军橘”。据《余庆县志》记载,红军长征过余庆时,有百余名受伤、失散红军被地方反动武装俘虏和杀害,其中有1名小红军被龙家横担山一个庙里的小和尚救了出来,并给他指明了到遵义的去路,小红军流着眼泪,从裤袋里摸出几十颗橘树种,交待小和尚种在红军牺牲的地方以作纪念。小和尚按照小红军的嘱咐,将橘种育成苗并全部栽种。每年秋天,橘子树上都结满了金红色的橘子,小和尚告诉附近的穷苦百姓:这是红军鲜血浇出来的橘子,叫“红军橘”。为了避免反动派的报复和破坏,人们将“红军橘”改叫“红金橘”。红金橘具有皮薄汁多、味甜化渣、食药皆佳、色泽鲜艳、易于保鲜等特点。 徐家羊肉粉徐家羊肉粉是余庆的招牌老店,采用米粉、山羊肉、芫荽、香葱、油辣椒、花椒等为原料,煮制的羊肉粉鲜嫩、味香,色、香、味俱全。 樊家狗肉樊家狗肉是余庆的特色狗肉火锅。狗肉不仅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入药疗疾的效用,具有补中益气、温肾助阳之功。 乌江鱼乌江活鱼是以鱼为主要菜品的鱼专家,由于采用的鱼类品种较多,开发出的味型多样(有酸汤、清汤、微辣、中辣、巨麻辣等),鱼是当着顾客的面宰杀、打片,成菜具有“滑、嫩、鲜、香”的特点。 敖溪豆花余庆县敖溪豆花既有干香的本味,更具吸味特性,为余庆的名菜。豆花为补益清热养生食品,常食之,可补中益气、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清洁肠胃。更适于热性体质、口臭口渴、肠胃不清、热病后调养者食用。 民歌小调:余庆民歌小调,一种是自由延伸型,音程自然,旋律平缓,音域不超过8度;另一种是山野风味型,粗犷、高亢、奔放、力度强。锣鼓:余庆锣鼓由大鼓、马锣、羊面鼓和钹组成,锣鼓点子100余首,常见的有“长路引”、“剪刀架”、“一柱香”、“狮子摇铃”、“鸳鸯系水”、“鲤鱼下滩”、“八排鼓”、“双飘带”、“扑灯蛾”等。唢呐:唢呐为民间吹奏乐器,余庆调子有“四川调”、“湖北引子”“大河引子”、“上方引子”、“印江调”、“石阡调”、“道真调”、等20余种。龙灯:余庆龙灯始于唐代“正月十一至十六日谓之灯节”,现有布衣龙、草龙和棒槌龙。花灯:余庆花灯属于江南风格,按表演形式和内容,分为传统花灯和新花灯。清乾隆三十二年(1767年至1820年),余庆九竹坎人杨在强与妻子郭氏流落于广西乐业县逻沙坝,就地传授余庆花灯,后来成了当地一种风格独特的剧种——灯戏,与余庆花灯类似。
贵州是个多民族共居的省份,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旅游业极有发展前途。在贵州,每年有类型不同大小各异的民族节日重删除次;许多民族聚居区有千姿百态、各具特色的民族建筑;文物众多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中外游客。特别是贵州的少数民族文化内涵丰富、异彩纷呈的民俗风情更在全国乃至世界上独具一格,它与外界有着独特的交流渠道。在贵州的重点文化旅游景点中,大多是贵州独有的,如贵州各民族独特的民族建筑、众多的风物特产、可口的美食餐饮、历史名人文化、贵州龙文化、苗侗原生态文化、沙滩文化、阳明文化、奇石文化、屯堡文化等等。这些民族文化的传承弘扬,并与独特的喀斯特风光构建起贵州旅游文化的灵魂,使贵州的山山水水充溢着浓浓的文化氛围,成为别人无法比拟的优势旅游资源。贵州少数民族文化资源丰富,以文化为特色的旅游产品发展前景广阔,市场潜力巨大。但贵州的旅游业起步较晚,过去,人们对贵州少数民族的文化了解甚少。改革开放以后,国内外各方面人士来贵州各风景名胜区观光旅游的逐年增多。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贵州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被越来越多国家的人们所认识。侗族的多声部无伴奏合唱“侗族大歌""在法国巴黎首次亮相,便引起了震动;苗族的木鼓舞从大山深处的田间地头跳上世界舞台,便以狂放的风格被称为:“东方迪斯科”;苗族服饰以其精美的工艺和丰富的文化信息承载功能被称为“无字的史书”;六枝梭嘎苗族社区因其文化独特并保存良好,建成了中国第一个生态博物馆;被国际戏剧界称作“戏剧活化石”的地戏、傩戏等,受到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关注。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以风情浓郁内涵丰富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贵州高原山区这一特定的地理环境内,各民族承袭着自己的传统,经历了几百年甚至几千年的积累,创造了绚丽多姿的文化,它们之间有相通性,但又各自独立,每一种文化经验和智慧以及信息库藏都是其它文化无法完全替代的。这一切都为贵州民族文化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二通过开发少数民族地区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兴办经济实体,借助旅游业拉动地方经济增长,可以实现少数民族地区及其群众快速脱贫致富。与“信贷扶贫”、“民政扶贫”等其它扶贫方式相比,民族文化旅游开发是一种全新、高效的扶贫方式。它有其理论依据:从旅游业的产业特点来看,旅游业是典型的资源依托型产业,其发展的前提在于旅游资源;作为高度关联的经济型产业,能够带动市场需求,树立地区整体形象,带动物流、财流、信息流及新观念流,从而带动相关部门及整个地区经济的发展和繁荣;其劳动密集型的产业特点能够为少数民族地区带去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可以解决少数民族地区的富裕劳动力问题。此外,作为窗口性行业,通过发展旅游业可加强与外界交流,增进了解,促进招商引资。由此可见,民族文化旅游开发这一命题不是人为的,而是旅游业作为经济产业的本质特征决定的。正因为如此,国家旅游局在《中国旅游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将旅游扶贫纳人重要的工作议程,明确提出“加强对资源条件和市场前景看好的中西部地区旅游资源的开发,以旅游业带动这些地区经济的发展”。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总体规划中,发展旅游业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可以相信,旅游扶贫在缩小东西部差距、帮助“老少边穷”地区的脱贫致富中将发挥更大作用。
名词解释
余庆
余庆县是贵州省遵义市下辖县,地处黔中腹地,遵义东南角,是遵义、铜仁、黔南、黔东南四地州市结合部,东与石阡县接壤,南接黄平县,东南连施秉县,西南临瓮安县,西北界湄潭县,东北与凤冈县毗邻,全县幅员面积1623.7平方公里。 截至2017年,余庆县辖8个镇、1个民族乡、1街道,共70个村居,总人口为308766人(2018年末户籍人口),有汉族、 苗族、 侗族、仡佬族、 土家族等22个民族。
红军
红军,全称中国工农红军。是中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成立于1927年8月1日,发展到最多时达到约30万人。1934年10月,由于王明“左”倾错误的战略指导,中央红军未能打破国民党军的第五次“围剿”,被迫撤离中央革命根据地,进行长征。在长征中,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的围追堵截,战胜了无数艰难险阻,于1935年9月、10月和1936年10月先后到达陕甘革命根据地和甘肃南部地区会师。1937年7月,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根据中共中央同国民党政府达成的协议,主力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在江西、福建、浙江、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8省13个地区坚持斗争的红军和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陆军新编第四军。
花灯
花灯,又名灯笼,是起源于中国的一种传统民间工艺品,兼具生活功能与艺术特色。其通常由纸或者绢作为外皮,竹或木条制作骨架,中间放上蜡烛或者灯泡而成。在古代,它主要作用为照明,现代社会则多于春节、元宵等节日悬挂,为佳节喜日增光添彩,祈求平安。 花灯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重要的娱乐文化,既有“傩戏”酬神的功能,又有娱人娱乐的价值。受中华文化影响,灯笼在亚洲华人地区,许多国家的庙宇中十分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