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朵拉利品网
知识中心
资讯
  • 资讯
  • 产品
  • 供应商
您的位置: 朵拉利品网 >  知识中心 > 广东红丝线草图片 草药红丝线是什么样的
广东红丝线草图片 草药红丝线是什么样的
2019-07-24 16:22:58 来源:朵拉利品网

1, 草药红丝线是什么样的



【异名】红蓝、山蓝(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青红线(《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山蓝的全草。
【植物形态】山蓝
多年生草本,高达50厘米。茎多分枝,下部匍匐生根,节稍膨大,呈膝屈状;嫩枝被柔毛。叶对生,阔卵形或卵形,长1.5~5厘米,宽1~4厘米,两面被毛。花紫红色,排成腋生或顶生聚伞花序,花序枝端有1对卵形叶状苞片,内有花3朵,通常仅1朵发育;花冠2唇形,下唇3裂。果棒状,2室,成熟时纵裂,胎座不上升;种子4颗,扁球形。花期冬初。
多为栽培,亦有野生于山坡、荒地、路旁。分布我国南部。
【采集】夏、秋采收。
【性味】《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味甘淡,性凉。"
【功用主治】①《岭南采药录》:"治痰火咳嗽,吐血。"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肺热,止咳。治咳嗽痰多,内伤咳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

2, 有红丝线的气生根是什么植物



【来源】爵床科红丝线草属植物红丝线Peristrophe roxburghiana (Schult.) Brem.,以全草入药。全年可采,洗净,鲜用或晒干。
【性味归经】甘、淡,凉。
【功能主治】清肺止咳,散瘀止血。用于肺结核咯血,肺炎,糖尿病;外用治跌打损伤肿痛。
【用法用量】 0.5~1两。外用适量,鲜品捣烂敷患处。
【注意】孕妇忌服。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资料来源】红丝线 (《岭南采药录》)
【异名】红蓝、山蓝(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青红线(《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山蓝的全草。
【采集】夏、秋采收。
【性味】《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味甘淡,性凉。
【功用主治-红丝线的功效】
①《岭南采药录》:治痰火咳嗽,吐血。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肺热,止咳。
治咳嗽痰多,内伤咳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
【单方验方】
1、治内伤咳血:红丝线15克,红竹叶10克,观音串、毛桃根各15克,水煎服。
2、治肺热咳嗽、内伤咳血:红丝线30-60克,水煎冲蜜服,每日1剂。
3、治咳血:红丝线30克,盐酸鸡10克,水煎服。
4、治流感、麻疹:鲜红丝线30-90克,水煎服。
5、治跌打瘀肿:红丝线60克,水煎服,或鲜品捣烂外敷。
6、治痈、疖、疔:鲜红丝线30-60克,水煎服,别用鲜品捣烂敷患处。 台山人一般将肥猪肉伴上剁碎轻炒的红丝线,用来作为“台山咸肉棕”的香料,腌制过的肥猪肉能发出很特别的香味,所以作为正宗“台山棕”的标志之一!! 全广东乃台山一带的地区的本地人才懂得使用此植物。
而且,因为此植物在煮过之后,能变成天然深红色,所以可作为食物染色之用。
广东人多在包粽时加入红丝线。

红丝线炖瘦肉汤有肺热痰火、热积闭尿、肺热咳嗽、肺结核咳、痰带血等功效。
主要是由于红丝线起到作用,红丝线又叫山蓝,可以清肝降浊,清肺止咳,散瘀消肿止痛。
常用于肝火上炎,高血压,痰浊,高血脂,糖尿病,肺结核咯血,肺炎;外用治跌打损伤肿痛。
红丝线的药理作用
1、降血压作用。
2、调脂保肝作用。
3、镇咳、祛痰和调节免疫作用。
4、解热作用。
5、对免疫功能的影响。
但是需要注意孕妇忌服。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山蓝猪瘦肉汤

4, 红丝线炖瘦肉汤起什么功效?



红丝线
(《岭南采药录》)
【异名】红蓝、山蓝(广州部队《常用中草药手册》),青红线(《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
【来源】为爵床科植物山蓝的全草。
【植物形态】山蓝
多年生草本,高达50厘米。茎多分枝,下部匍匐生根,节稍膨大,呈膝屈状;嫩枝被柔毛。叶对生,阔卵形或卵形,长1.5~5厘米,宽1~4厘米,两面被毛。花紫红色,排成腋生或顶生聚伞花序,花序枝端有1对卵形叶状苞片,内有花3朵,通常仅1朵发育;花冠2唇形,下唇3裂。果棒状,2室,成熟时纵裂,胎座不上升;种子4颗,扁球形。花期冬初。
多为栽培,亦有野生于山坡、荒地、路旁。分布我国南部。
【采集】夏、秋采收。
【性味】《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味甘淡,性凉。"
【功用主治】①《岭南采药录》:"治痰火咳嗽,吐血。"
②《常用中草药彩色图谱》:"清肺热,止咳。治咳嗽痰多,内伤咳血。"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0.5~1两(鲜者1~2两)。
相关概念

中草药

中草药(英文名:ChineseTraditonaldrug):中药主要由植物药(根、茎、叶、果)、动物药(内脏、皮、骨、器官等)和矿物药组成。因植物药占中药的大多数,所以中药也称中草药。中国各地使用的中药已达5000种左右,把各种药材相配伍而形成的方剂,更是数不胜数。经过几千年的研究,形成了一门独立的科学——本草学。现在中国各医学院校都开设了天然药物这门课,所讲述的内容就是通称的中草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