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关于全电影胶片的拍摄
全电影胶片拍摄,就是在整个电视剧的摄制过程中,不使用摄像机,而从始至终使用电影摄影机,感光器件和记录介质均是胶片(就是一般说的胶卷),这样做的好处是清晰度和色彩等影象质量较高,拍摄完成后,采用电影剪辑的办法进行剪辑,剪辑完成后,得到一个电影拷贝,用这个电影拷贝再去复制成磁带,播放时与一般电视剧一样。在电视剧产生的初期,因为当时摄像机的清晰度等指标难以和电影相比,在拍摄电视剧时,大家都采用电影摄影机。所以,楼主提到的电视剧绝不是“中国第一部全电影胶片拍摄的连续剧”。中国第一部电视连续剧是《敌营十八年》,那也是“中国第一部全电影胶片拍摄的连续剧”。后来,摄像机的指标大大提升,有些电视剧就直接采用摄像机拍摄了。摄像机取代电影摄影机,制作成本(至少是拍摄成本)会大大降低,而且给后期制作带来很大的便利。个人感觉,现在宣传采用全胶片拍摄,不过是一种宣传、一种炒作。就像数码相机已经很大程度取代了胶片像机一样,摄像机也是要取代电影摄影机的。电视剧的制作者应该在电视剧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上做文章,而不应该进行概念炒作!
2, 现在拍电影为什么还用胶片
罗大佑曾经说过,现在的人们越来越不珍惜音乐,因为音乐越来越容易得到和储存.现在的人们怎末会理解80年代听砖头录音机的那种兴奋感?又怎末能理解那时人们攒钱买卡带或者用空白卡带复制音乐的辛苦?我想,胶片的使用也是这个道理.当很多家庭可以用极低的成本不停地拍生活录象时,当更多家庭(包括我在内)可以用很少的钱欣赏到D版电影时,也就是说,电影越来越容易得到时,人们对电影的感觉在消退,对电影人的尊重感也在消退.这样,从事电影工作的人会明显感觉到失落,这也就是为啥很多导演会偏爱胶片的深层原因.从技术角度看,在欣赏贾樟柯的电影时,我个人一个很明显的感觉是,因为使用数码摄像的成本较低,导演及摄影会下意识地增加长镜头和空镜头的数量,从而降低了影片的观赏效果。同时,数码摄像也会由于重排成本低而使演员忽视台词及表演的准确性的培养。当然,数码摄象机最终还是会取代胶片的,电影归根结底还是属于娱乐业的,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容易储藏和剪辑是数码摄象机的明显优势,但是,胶片电影的相应缺点正是其让人珍惜的原因所在。
相关概念
电影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但它又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法语:Montage)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国务院法制办于2018年2月2日—22日就《电影行政处罚裁量办法(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
胶片
胶片就是银盐感光胶片,也叫菲林。由PC/PP/PET/PVC料制作而成。现在一般是指胶卷,也可以指印刷制版中的底片。菲林都是黑色的,菲林的边角一般有一个英文的符号,是菲林的编号,标明该菲林是C、M、Y、K中的哪一张,是cmyk的其中一个(或专色号),表示这张菲林是什么色输出的,如果没有,可以看挂网的角度,来辨别是什么色。旁边的阶梯状的色条是用来进行网点密度校对的。色条除了能看网点密度是否正常,还能看CMYK,色条在左角是C,色条在左上角是M,在右上角是Y,在右下角是K,所以只要根据色条印刷厂就知道CMYK了。也就是说为了方便检验菲林显影的浓度,菲林片的角上有颜色编号。而至于印多少颜色根据每张菲林片的网线来定的。
数码
数码(digital)系统,又称为数字系统,是使用离散(即不连续的)的0或1来进行信息的输入,处理,传输、存贮等处理的系统。相对的非数码(模拟信号)系统使用连续的数值代表信息。虽然数码的表示方法是分离的,但其代表的信息可以是离散的(例如数字、字母等。),或者连续(例如声音、图像和连续系统的其它测量等。)